青玉案 · 元夕

[ 宋 ]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简介

这首词是都城元夕观灯所作,宋人习俗,元夕放灯,从正月十四日夜开始,至十六日夜结束。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同汴(biàn)京一样,无论是皇宫、官署、贵臣府第还是普通百姓,都制作灯山,悬放灯火,杂陈百戏,供遊人士女观看。本词应当是作者乾道七年(西元一一七一年)正月居官临安人司农寺主簿时所作。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人群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馀味无穷。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

青玉案(àn/wǎn):词牌名。名本汉代张衡《四愁诗》「何以报之青玉案。」此调一般以宋代贺铸所作「凌波不过横塘路」一阕为正格,故又名《横塘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後阕各六句,五仄韵。明·杨慎:「古诗青玉案,即盘也。今以案为卓,非。孟光举案即盘也。若今之卓子,岂可举手?」明·王世贞:「孟光举案齐眉,按《说文》‘几属也’。杨用修引张平子『何以报之青玉案』,谓以为青玉碗,且云一妇人安能举案,则用修以案为今之案卓耳。以案作碗,尤无据。」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花千树、星如雨:花灯多如千树开花,焰火如乱落纷雨。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十六日》谓正月十六日京城各坊巷「各以竹竿出灯毬于半空,远近高低,若飞星然。」《左传·庄七年》:「星殒如雨。」唐·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唐·郭利贞《上元》诗:「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
凤箫声动: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指月,故继之「光转」二字,亦或指灯。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灯之品极多,每以‘苏灯’为最,……福州所进,则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彻心目。」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汉书·卷九十六下·西域传》赞「漫衍鱼龙、角牴之戏」句下师古注云:「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为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北宋·夏竦《奉和御制上元观灯》诗:「鱼龙漫衍六街里,金锁通宵启玉京。」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蛾儿雪柳黄金缕」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十六日》:「市人卖玉梅、夜蛾、蜂儿、雪柳、菩提叶、科头圆子、拍头焦半。」《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夜,……奉圣旨‘宣万姓’。有快行家手中把著金字牌,喝道:‘宣万姓!’少刻,京师民有似云浪,尽头上戴著玉梅、雪柳、闹鹅儿,直到鳌山下看灯。」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一》引《岁时杂记》:「都城仕女有插戴灯毬灯笼,大如枣栗,如珠茸之类。又卖玉梅、雪柳、菩提叶及蛾蜂儿等,皆缯楮为之。」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赏析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

— 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

— 周汝昌《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

— 周汝昌《宋词三百首》

元宵节,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传统节日,一直是诗人们偏爱的创作题材,亦留下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如唐代苏味道的“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崔液的“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元夜》),以及宋代欧阳修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等。不过,如果给古代元夕词排座次的话,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元夕》当之无愧第一。 上片以生花妙笔写景,极尽铺叙元宵...

— 乐 云《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元宵节,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传统节日,一直是诗人们偏爱的创作题材,亦留下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如唐代苏味道的“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崔液的“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元夜》),以及宋代欧阳修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等。不过,如果给古代元夕词排座次的话,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元夕》当之无愧第一。 上片以生花妙笔写景,极尽铺叙元...

— 乐云《宋词鉴赏辞典》

元宵节,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传统节日,一直是诗人们偏爱的创作题材,亦留下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如唐代苏味道的“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崔液的“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元夜》),以及宋代欧阳修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等。不过,如果给古代元夕词排座次的话,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元夕》当之无愧第一。 上片以生花妙笔写景,极尽铺叙元宵...

— 乐云《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

— 周汝昌《辛弃疾词鉴赏辞典(珍藏本)》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

— 周汝昌《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