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 清 ]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简介

此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天然浑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

译文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注释

长相思:唐教坊曲,双翅小令。又名《双红豆》。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赏析

历来论纳兰性德的词,多推许其小令,对其长调,则评价不高。较有代表性的评论如谭献说:“容若(纳兰性德的字)长调多不协律,小令则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能使残唐坠绪绝而复续。”(《箧中词》)这样说,并不意味着纳兰性德的长调中无一佳作,但总的说来,其小令中的佳作更多,艺术成就更高,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在他众多的短篇佳什中,这首《长相思》则又卓然独立、自具特色。 这首小词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

— 陈志明《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容若扈驾东巡,出山海关而有是作。上片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颇多无奈情绪,仿佛看见了词人疲惫的身影。下片写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词作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此词与前首同调之作当为同时而作,但其意绪却与《浣溪沙·姜女祠》更为接近,旨在抒写兴亡之叹、古今之悲。其取景亦自苍茫辽阔,所谓野火拂云、西风夜哭等,无不显得沉重且压抑。词人最后问道:秦始皇费尽心机,劳民伤财,修筑了这一道屏障。如今来看,这长城究竟是为谁而修筑的呢?这一问,问得惊心动魄。而明清易代,在他眼里,也不过是山海几经翻覆中的一次而已,似乎没有特别之处。

容若此作,虽无深刻意义,但其凄婉格调与主导风格依然保持了一致,结尾两句也颇耐咀嚼。

接到情人来信,灯下翻来覆去,一直读到了拂晓,将燕子折腾得一夜都无法安定。黎明时分,终于进入了梦乡,梦见情人笑嘻嘻地回来了。

词写梦醒时分的惆怅。梦中正要与佳人相会,却被打落在窗棂上的几滴秋雨惊醒。西风卷地而来,大雁掠东檐去,捣衣声中,离人孤苦无告。

词人来到废园,四处衰红败绿,枯井布满苔藓,惟有飞来飞去、叽叽喳喳的鸟雀,才给这片荒芜的园地带来一丝生机,这让他有韶华如梦、似水流年之感。柳絮飞舞,梅子青如豆,当日与友人的约定也已成空。他想把自己的感触写给对方,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断角残垣中,只好把一腔落寞寄与斜阳。

词写情人分离时的复杂心情。人生短暂,而快乐的日子尤为紧促。倘若情动于中,有所牵挂,更感觉时光如梭。似乎是刚刚聚首,就又到了匆匆话别的时刻。炉烟散尽,残灯将灭,已经没有停留的借口。执手相看,无语凝噎,泪眼蒙昽。既然有缘无分,当初真不该投人款款深情,致使胶漆难分。更令人心悸的是,从此人去楼空,惟有窗间明月与扶疏的柳条添悲惹绪,满腹的惆怅又能向谁说?

词写秋日离情。秋色已深,天气转凉,伫立池塘旁,见亭亭荷叶下鸳鸯成双,心中自是惆怅。霜冷风急,燕子也要还乡了,而自己惟有独立斜阳,默默无语,暗念故乡。仔细想来,竟然不知何故而羁留他方。

词为怀人之作。去年上已之日,曾与欢郎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妙的节日。今年眼看芳草凄凄,春意阑珊,她一天天数着日子,一直数到上已节的前一天,去年的双燕都飞还了,而情郎还不知在何方。落花飘零之中,忆及前事,不禁粉泪盈盈。

历来论纳兰性德的词,多推许其小令,对其长调,则评价不高。较有代表性的评论如谭献说:“容若(纳兰性德的字)长调多不协律,小令则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能使残唐坠绪绝而复续。”(《箧中词》)这样说,并不意味着纳兰性德的长调中无一佳作,但总的说来,其小令中的佳作更多,艺术成就更高,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在他众多的短篇佳什中,这首《长相思》则又卓然独立、自具特色。 这首小词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

— 陈志明《元明清词三百首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