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 唐 ]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简介

此诗是王龙标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龙标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此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禦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谓卫青奇袭龙城之事,或谓龙城飞将为汉飞将军李广。龙城即唐卢龙城,为汉李广练兵之地,属汉右北平郡,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纵观李广平生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赏析

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清沈德潜《说诗晬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归纳的全诗的...

— 廖仲安《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清沈德潜《说诗晬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归纳的全诗...

— 廖仲安《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以其卓越的时空感和普遍认同的情感成为古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前两句极写自古以来征战的士兵总是卫戍边疆不得归家的现实。秦汉时为防御匈奴,在北方修筑长城,大量戍卒被征发来戍守长城。“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互文见义之法,并非单指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塞,而是合指秦汉的明月、秦汉的关塞。秦汉时代开始,已经是征人难还,时至唐代,仍然面临同样的问题。“万里”,点出地域的广阔、边塞的苍茫,既是写征人离家之远...

— 张春晓《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这首诗以其卓越的时空感和情感的普遍认同成为古诗中脍炙人口的作品。 前二句以互文见义之法,极写自古以来征战的士兵总是卫戍边疆不得归家的现实。建筑边塞防备胡人,始于秦汉时代。“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互文见义之法,并非单指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塞,而是合指秦汉的明月、秦汉的关塞。秦汉时代开始,已经是征人难还,时至唐代,仍然面临同样的问题。“万里”,点出地域的广阔、边塞的苍茫,既是写征人离家之远,其所代表的...

— 张春晓《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诗以其卓越的时空感和情感的普遍认同成为古诗中脍炙人口的作品。 前二句以互文见义之法,极写自古以来征战的士兵总是卫戍边疆不得归家的现实。建筑边塞防备胡人,始于秦汉时代。“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互文见义之法,并非单指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塞,而是合指秦汉的明月、秦汉的关塞。秦汉时代开始,已经是征人难还,时至唐代,仍然面临同样的问题。“万里”,点出地域的广阔、边塞的苍茫,既是写征人离家之远,其所代表的空...

— 张春晓《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不是就有《关山月》吗?《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

— 廖仲安《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小学、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