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 唐 ] 王昌龄

【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简介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译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注释

芙蓉楼:湖南洪江(黔城)芙蓉楼。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白的操守。唐人有时也以此比喻为官廉洁,如姚崇《冰壶诫》序云“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赏析

题中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741)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濛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 葛晓音《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题中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741)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 葛晓音《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是王昌龄的名篇,最后一句尤为脍炙人口。此诗通篇浑然一体,无论是内心情感的表白,还是送别意境的营造,都与“一片冰心在玉壶”相一致。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今镇江西北。王昌龄当时在南京做官,友人辛渐即将由镇江过江,取道扬州前往洛阳。王昌龄从南京赶到镇江,在芙蓉楼给辛渐饯行。雨一直下个不停,一夜寒雨汇入江水,东流吴地。“寒”字,点明季节特征,亦衬托心情之黯然神伤。“连”字说明雨下得很大很久,雨水...

— 张春晓《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这首诗是王昌龄的名篇,最后一句尤为脍炙人口。此诗通篇浑然一体,无论是内心情感的表白,还是送别意境的营造,都与“一片冰心在玉壶”相一致。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今镇江西北。王昌龄当时在南京做官,友人辛渐即将由镇江过江,取道扬州前往洛阳。王昌龄从南京赶到镇江,在芙蓉搂给辛渐饯行。雨一直下个不停,一夜寒雨汇入江水,东流吴地。“寒”字,点明季节特征,亦衬托心情之黯然神伤。“连”字说明雨下得很大很久,雨水...

— 张春晓《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诗是王昌龄的名篇,最后一句尤为脍炙人口。此诗通篇浑然一体,无论是内心情感的表白,还是送别意境的营造,都与“一片冰心在玉壶”相一致。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今镇江西北。王昌龄当时在南京做官,友人辛渐即将由镇江过江,取道扬州前往洛阳。王昌龄从南京赶到镇江,在芙蓉楼给辛渐饯行。雨一直下个不停,一夜寒雨汇入江水,东流吴地。“寒”字,点明季节特征,亦衬托心情之黯然神伤。“连”字说明雨下得很大很久,雨水...

— 张春晓《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

— 葛晓音《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小学、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