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 · 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简介
此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注释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前:一作“边”。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鱼:俗称“花鱼”、“桂鱼”。扁平、口大、鳞细、黄绿色,味道鲜美。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赏析
在唐代,小令词风格多样,清空乃其风格之一;王维一派水墨画又有冲淡之特质。词人而兼画家的张志和,则完美地融合了这两种艺术风格。他把高远的情思外化为清空的意境,又把质朴玲珑的语感,提炼为翛然脱俗的冲淡意趣,从而使他的词作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高蹈风格。他传世之作有《渔父》词五首,但另外四首却都为这一首的光辉所掩。也正因为有这么一首短短的词,张志和得以传名千古。 张志和肃宗时待诏翰林,做过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
— 吴调公《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在唐代,小令词风格多样,清空乃其风格之一;王维一派水墨画又有冲淡之特质。词人而兼画家的张志和,则完美地融合了这两种艺术风格。他把高远的情思外化为清空的意境,又把质朴玲珑的语感,提炼为翛然脱俗的冲淡意趣,从而使他的词作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高蹈风格。他传世之作有《渔父》词五首,但另外四首却都为这一首的光辉所掩。也正因为有这么一首短短的词,张志和得以传名千古。 张志和肃宗时待诏翰林,做过左金吾卫录事参军,...
— 吴调公《唐五代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年轻时与关羽一道侍奉刘备,三人并肩作战,情同手足。刘备与曹操反目,投奔刘表。后曹操南下,进占荆州,刘备一路向南撤退,曹军紧追不舍,即将在当阳县长阪追上刘备。此时,张飞率领二十名骑兵断后。他守住河岸、拆毁河桥,怒目圆睁,大喝曹军,竟无人敢近,故刘备等得以逃脱。刘备西进益州,张飞作为先锋到达江州,击败并活捉刘璋大将严颜。张飞怒斥其为何不早点投降,严颜临危不惧,回答其宁做断头将军,...
— 许孝乐《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由于取自民间,这首词的基调以清新、质朴见长。但另一方面,由于作者张志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渔父,而是以“烟波”为寄托的文人式的“钓徒”,所以词中除了具有民间文学的质朴、清新之气外,还融和着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古代高蹈文人的淡泊、澄洁的高情远意。 词人的淡怀逸致不是诉诸直接咏怀,而是寄情于景,以画入词。通篇二十七字,写了山,写了水,写了白鹭和肥鱼,写了斜风细雨,更写了优游自在的渔父。词人借渔父寄托自己的情...
— 吴调公《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小学、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