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

[ 唐 ]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简介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赏析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治今湖南永州)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

— 吴小如《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治今湖南永州)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

— 吴小如《唐诗三百首》

柳宗元的《江雪》可谓将中国诗歌“含不尽之意在言外”的意境发挥到了极致。 刺骨的寒风卷着玉蝶般的雪花,铺天盖地、纷纷扬扬地飘洒,山谷银装素裹,寂静得近乎忧伤。远远望去,只有连绵起伏的一层层山峦,干净、刺眼的白。没有人迹,白须的老翁、黄发的孩子,都已还家,躲在温暖的炉火旁,让跳跃的红温暖僵硬的四肢和脸庞。路人踏出的小径早已不见踪迹,让人忘却了曾经明媚和煦的春天郊游踏青的闲适与欢愉。没有林荫掩映的通幽...

— 刘琴《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柳宗元的《江雪》可谓将中国诗歌“含不尽之意在言外”的意境发挥到了极致。 刺骨的寒风卷着玉蝶般的雪花,铺天盖地、纷纷扬扬地飘洒,山谷银装素裹,寂静得近乎忧伤。远远望去,只有连绵起伏的一层层山峦,干净、灼目,刺眼的白。没有人迹,白须的老翁、黄发的孩子,都已还家,躲在温暖的炉火旁,让跳跃的红温暖僵硬的四肢和脸庞,路人踏出的小径早已不见踪迹,让人忘却了曾经明媚和煦的春天,郊游踏青的闲适与欢愉。没有林荫掩...

— 刘琴《唐诗鉴赏辞典》

柳宗元的《江雪》可谓将中国诗歌“含不尽之意在言外”的意境发挥到了极致。 刺骨的寒风卷着玉蝶般的雪花,铺天盖地、纷纷扬扬地飘洒。山谷银装素裹,寂静得近乎忧伤。远远望去,只有连绵起伏的一层层山峦,干净、灼目,刺眼的白。没有人迹,白须的老翁、黄发的孩子,都已还家,躲在温暖的炉火旁,让跳跃的红温暖僵硬的四肢和脸庞,路人踏出的小径早已不见踪迹,让人忘却了曾经明媚和煦的春天,郊游踏青的闲适与欢愉。没有林荫掩...

— 刘琴《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治今湖南永州)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

— 吴小如《柳宗元诗文鉴赏辞典》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

— 吴小如《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小学、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