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唐 ]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简介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太白在宣城与其叔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译文

舍弃我而逝去的昨天,已经不可挽留,
扰乱我的心绪的今天,令人多有烦忧。
长风吹过了几万里送来秋雁,对此可以开怀畅饮酣醉高楼。
校书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有我的诗如谢朓秀朗清发。
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轮明月。
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
人生在世上不能够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头散发驾舟漂流。

注释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是南齐诗人谢玄晖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李白曾多次登临,并且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祕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长风:远风、大风。
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髙楼:畅饮于髙楼。
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玄孙)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章怀太子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献帝建安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康乐并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诗文俊逸。
俱怀:两人都怀有。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揽:摘取。一本作「览」。
销:一本作「消」。
称(chèn)意:称心如意。
明朝(zhāo):明天。
散发:不束冠,意谓不做官。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
弄扁(piān)舟:乘小舟归隐江湖。扁舟,小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

赏析

这是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谢朓楼,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创建,又称北楼、谢公楼。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

— 刘学锴《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是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谢朓楼,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创建,又称北楼、谢公楼。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淮南卧病书怀寄蜀...

— 刘学锴《唐诗三百首》

宣州,江南名城,在今安徽南部。谢朓楼,南齐谢朓任宣州太守时所建,又称谢公楼,位于宣州城陵阳山巅。登此楼而望,满城风光尽收眼底。叔云,指李白族叔、校书郎李云。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叔华,即李白族叔李华,天宝、开元年间著名的古文家,曾任监察御史。据詹瑛先生考证,当以后者为是。 天宝十二载(753),已经五十出头的李白来到宣州。此前,他曾游览了北方的幽州。初、盛唐的文人,往往抱有从军的志愿,...

— 闵泽平《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宣州,江南名城,在今安徽南部。谢朓楼,南齐谢朓任宣州太守时所建,又称谢公楼,位于宣州城陵阳山巅。登此楼而望,满城风光尽收眼底。叔云,指李白族叔、校书郎李云。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叔华,即李白族叔李华,开元、天宝年间著名的古文家,曾任监察御史。据詹瑛先生考证,当以后者为是。 天宝十二载(753),已经五十出头的李白来到宣州。此前,他曾游览了北方的幽州。初、盛唐的文人,往往抱有从军的志愿,向...

— 闵泽平《唐诗鉴赏辞典》

宣州,江南名城,在今安徽南部。谢朓楼,南齐谢朓任宣州太守时所建,又称谢公楼,位于宣州城陵阳山巅。登此楼而望,满城风光尽收眼底。叔云,指李白族叔、校书郎李云。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叔华,即李白族叔李华,天宝、开元年间著名的古文家,曾任监察御史。据詹瑛先生考证,当以后者为是。 天宝十二载(753),已经五十出头的李白来到宣州。此前,他曾游览了北方的幽州。初、盛唐的文人,往往抱有从军的志愿,向...

— 闵泽平《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这是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谢朓楼,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创建,又称北楼、谢公楼。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淮南卧病书怀寄蜀...

— 刘学锴《李白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