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三首

[ 唐 ] 李白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其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简介

《行路难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全诗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译文

【其一】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其二】
大道虽宽广如青天,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那不合我心意。
韩信发迹之前被淮阴市井之徒讥笑,贾谊才能超群遭汉朝公卿妒忌。
君不见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彗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为君主效力。
而今燕昭王之白骨已隐于荒草之中,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
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其三】
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首阳采薇而食。
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
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
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
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
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注释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社会道途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投箸(zhù):丢下筷子。箸,筷子。
茫然:无所适从。
塞:堵塞。
太行:太行山,现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雪满山:一作「雪暗天」。详细说明:根据《平水韵》来看,这里一句的「川」和下一句的「边」都是属于下平一先,而「山」属于上平十五删。而「天」才是同在下平一先中的字。《平水韵》是后人总结唐人的用韵,总结的时候不可能把「山」这样的常见字放错位置,更不可能忽略这篇李白的名篇。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
「多岐路,今安在。」句: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过。
沧海:大海。
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
白狗:一作「白雉」。
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不如意。
贾生: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对。
拥篲: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
折节:一作「折腰」。
归去来:指隐居。语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首阳蕨:《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索引》:「薇,蕨也。」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
含光混世贵无名:此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高士传》:巢父谓许由曰:「何不隐汝形,藏汝光?」
自古贤达人:鲍照《拟行路难》:「自古圣贤尽贫贱」。《史记·蔡泽列传》:「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功已成矣,而遂以车裂。……白起……功已成矣,而遂赐剑死于杜邮。吴起……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大夫种为越王深谋远计……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勾践终负而杀之。此四子者,功成不去,祸至于身?」
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又见《国语·吴语》。
陆机雄才岂自保:《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因宦人诬陷而被杀害于军中,临终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李斯税驾苦不早:李斯,秦国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任秦朝丞相,后被杀。《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喟然叹曰:「……斯乃上蔡布衣……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索引》:「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这两句还是写李斯。《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门,不可得矣。』」
秋风忽忆江东行:这句写张翰。《晋书·张翰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或谓之曰:『卿乃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赏析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开头与《行路难》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这...

— 余恕诚《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坐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

— 余恕诚《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

— 余恕诚《唐诗三百首》

《行路难》是古乐府旧题,内容多写世路的艰难和离别的悲哀。《乐府诗集》列入杂曲歌辞。今存最早的作品是鲍照的十八首《拟行路难》。李白有三首《行路难》,作于不同时期,都受到了鲍照的影响。这里所选的是第一首,当是李白天宝三载(744)遭谗离京后作。 诗人首先描写了一个“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会场面,他面对满桌美酒佳肴,拿起筷子,端起酒杯,却食不甘味。于是诗人推开杯盏,扔下碗筷,抽身而起,拔剑四顾,...

— 闵泽平《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行路难》是古乐府旧题,内容多写世路的艰难和离别的悲哀。《乐府诗集》卷七十收此诗,列入杂曲歌辞。今存最早的作品是鲍照的十八首《拟行路难》。李白有三首《行路难》,作于不同时期,都受到了鲍照的影响,这里所选的是第一首。 诗人首先描写了一个“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会场面,他面对满桌美酒佳肴,拿起筷子,端起酒杯,却食不甘味,于是推开杯盏,扔下碗筷,抽身而起,拔剑四顾,想将它刺向一个地方,可又觉得茫...

— 闵泽平《唐诗鉴赏辞典》

《行路难》是古乐府旧题,内容多写世路的艰难和离别的悲哀。《乐府诗集》卷七十收此诗,列入杂曲歌辞。今存最早的作品是鲍照的十八首《拟行路难》。李白有三首《行路难》,作于不同时期,都受到了鲍照的影响,这里所选的是第一首。 诗人首先描写了一个“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的宴会场面,他面对满桌美酒佳肴,拿起筷子,端起酒杯,却食不甘味,于是推开杯盏,扔下碗筷,抽身而起,拔剑四顾,想将它刺向一个地方,可又觉得茫然...

— 闵泽平《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

— 余恕诚《李白诗歌鉴赏辞典》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开头与《行路难》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这...

— 余恕诚《李白诗歌鉴赏辞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

— 余恕诚《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小学、初中)》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坐席,拔下宝剑,举目四...

— 余恕诚《历代励志诗鉴赏:生当作人杰》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首句与此题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

— 余恕诚《历代励志诗鉴赏:生当作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