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简介
此诗为王安石三十岁时所作。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的情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注释
飞来山:一作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望眼:视线。
自缘:一作“只缘”。缘,因为。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年轻时候的作品,但具体的写作时间难以确定。关于此诗所写之飞来峰到底在何处,亦有多种说法。明田汝成将本诗收入《西湖游览志余》,固已认本诗所写是杭州之飞来峰。但宋代的李壁在这之前就已经对这种“杭州说”提出了疑问,他在《王荆公诗注》的注中说:“兴化军仙游县有大飞山,临安钱塘县灵隐寺有飞来山。介甫未尝入闽。若又以灵隐飞来峰,则初无塔,兼所见亦不至甚远。恐别指一处也。”相较之下,认为诗中所写为...
— 刘竞飞《王安石诗文鉴赏辞典》
“飞来山上千寻塔。”飞来山,即飞来之山之意。《会稽志》卷九引《吴越春秋》:“城既成,琅琊东武海中山一夕自来,故名怪山。”峰以飞来为奇,则其上之塔更奇。“千寻塔”,古以八尺(或云七尺、六尺)为一寻,千寻之塔,可想该有多高了。“闻说鸡鸣见日升。”正因塔高,故可闻鸡鸣而见日升了。《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九引汉《封禅仪》:“泰山东南有山名日观,鸡一鸣时见日始出,长三丈。秦观者望见长安,吴观者望见会稽,周观者...
— 刘竞飞《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小学、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