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简介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注释
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留:居。
「王孙自可留」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赏析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
— 傅如一《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
— 傅如一《唐诗三百首》
明月将清辉洒满松林,清泉在石头上潺潺流过。不惟如此,山雨初霁,洗去了如盖在青松身上的尘埃,让青松的身影更加伟岸挺拔,在月色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微雨也让清泉更加清冽,它欢快地在山林间奔走,仿佛一条洁白无瑕的白练在山间萦绕。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山居秋暝图”,“诗中有画”的评语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 诗人似乎是独自迈步在雨后的山林中,这一刻,一切都是静谧的、美好的。欣赏着青松间透下的月色,聆听着泉水自在的...
— 刘琴《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明月将清辉洒满松林,清泉在石头上潺潺流过,不唯如此,山雨初霁,洗去了如盖青松身上的尘埃,让青松的身影更加伟岸挺拔,在月色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微雨也让清泉更加清冽,它欢快地在山林间奔走,仿佛一条洁白无瑕的白练在山间萦绕。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山居秋暝图”,“诗中有画”的评语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 诗人似乎是独自迈步在雨后的山林中,这一刻,一切都是静谧的、美好的。欣赏着青松间透下的月色,聆听着泉水自在的叮...
— 刘琴《唐诗鉴赏辞典》
明月将清辉洒满松林,清泉在石头上潺潺流过,不唯如此,山雨初霁,洗去了青松身上的尘埃,让青松的身影更加伟岸挺拔,在月色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微雨也让清泉更加清冽,它欢快地在山林间奔走,仿佛一条洁白无瑕的白练在山间萦绕。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山居秋暝图”,“诗中有画”的评语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 诗人似乎是独自迈步在雨后的山林中,这一刻,一切都是静谧的、美好的。欣赏着青松间透下的月色,聆听着泉水自在的叮咚声...
— 刘琴《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
— 傅如一《王维诗鉴赏辞典》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
— 傅如一《王维诗鉴赏辞典》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
— 傅如一《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