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香积寺

[ 唐 ]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简介

《过香积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诗歌构思奇妙、炼字精巧,其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来被誉为炼字典范。

译文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注释

过:过访,探望。香积寺:唐代著名寺院,有争议,一说香积寺在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故址已废。一说在河南汝州,今风穴寺,唐时称香积寺。
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钟:寺庙的钟鸣声。
咽:呜咽。危:高的,陡的。“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薄暮:黄昏。曲:水边。“安禅”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见《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赏析

诗题《过香积寺》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相同,意谓“访问”、“探望”。 既是去访香积寺,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见出诗人的洒脱不羁。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先看三、四两句。古...

— 唐永德《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修身养性的生活是我现在的理想追求。我对长安城的香积寺慕名已久,那是心灵深处的一座家园,那是超脱尘世的一片乐土,我决定去寻找我的家园,我的乐土。 行不数里,便来到云雾缭绕的山峰之下。那不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乐园吗?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丛林中处处可见参天的古木,阳光偶尔从树叶的缝隙中洒下,这茫茫的绿色之中,杳无人迹。我正陶醉在这静谧的海洋里,这空灵的氛围里,耳边却传来隐隐淡淡的钟声。令我惊奇的是这钟...

— 黄蓓《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诗题《过香积寺》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相同,意谓“访问”“探望”。 既是去访香积寺,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见出诗人的洒脱不羁。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先看三、四两句。...

— 唐永德《王维诗鉴赏辞典》

诗题《过香积寺》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相同,意谓“访问”“探望”。 既是去访香积寺,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见出诗人的洒脱不羁。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先看三、四两句。...

— 唐永德《王维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