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 郑风 ·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简介
此诗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全诗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惟妙惟肖,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之作,其中「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更是千古名句。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注释
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
嗣(sì)音:接续,继续。
佩:这里指系珮之绶带。
挑(t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诗·郑风》:『挑兮达兮。』《毛传》:『往来相见貌。』《朱传》:『挑,独自徘徊的样子。』」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赏析
由于孔子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经学家便将《诗经》的每首诗都套上“思无邪”的灵光圈,致使一部《诗经》竟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如本篇《子衿》,《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说:“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可是我们在诗中实在看不出什么“学校废”的迹象。朱...
— 陈如江《先秦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是男子亲迎而女子未随之诗。 全诗四章。一对青年,本已缔结了婚约。然而待到男方驾车前往亲迎时,情况却起了变化。首二章写女子因这场风波而起的内心悔恨。从诗中看,这一对青年本来是有情的。小伙子长得挺不错,他不仅体魄健壮,而且相貌堂堂。这“丰”“昌”二字从女子口中唱出,说明她是很爱这个小伙子的。然而临到关键时刻,女方却反悔了这门亲事。引起婚姻变故的原因,当是由于女子父母变心。就这样,一场圆满的婚姻被破坏...
这是女子焦灼地等候情人之诗。 全诗三章。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时常为一些细小的缘故而引出层层的心理波澜。此诗中的女子也正处在这种心态之中。从诗中看,在此之前,她与男友的交往是亲密的,感情是融洽的。他俩经常相会,互倾情愫。然而不知何故,这对恋人之间似乎有了一点小的曲折和误会,闹了一点小别扭。她终于有些沉不住气了,于是来到以前他俩时常幽会的地方,希望能重见他的身影。 一、二章写女子思望之情。她在城阙上等了一...
这是歌咏猎人之诗。 全诗三章。诗中写了两个猎人。甲猎人称赞乙猎人为“还”,为“茂”,为“昌”。仅此三字便将乙猎人敏捷、健美、强壮的英姿再现了出来。他俩在峱山相遇,并马追逐野兽,猎取野物。打猎结束时,乙猎人拱手作揖,并称赞甲猎人为“儇”,为“好”,为“臧”。也仅此三字,便将甲猎人利落、壮美、善射的雄姿勾勒了出来。方玉润《诗经原始》说:“章潢曰:子之还兮,己誉人也。谓我儇兮,人誉己也。并驱,则人己皆与...
由于孔子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经学家便将《诗经》的每首诗都套上“思无邪”的灵光圈,致使一部《诗经》竟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如本篇《子衿》,《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说:“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可是我们在诗中实在看不出什么“学校废”的迹象。朱...
— 陈如江《诗经三百篇鉴赏辞典》
古往今来,一个“情”字,多少人拿得起,却放不下,从而为后人留下了几多风流佳话;多少青春女子,为一个“情”字,在史书上谱写了几多刚烈多情的篇章。《子衿》出自《郑风》,诗中表达的正是多情少女对恋人的深深思念。所以朱熹这位老学究看不惯,斥之为“淫奔之诗”。在他看来,似乎女人要自由表达自己的爱情,就是神经不正常,不过这从反面承认了诗中女子所具有的大胆、泼辣,远远超出了一般男子的想象。对这首诗,《毛诗序》还...
— 张传友《四书五经鉴赏辞典(新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