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 寄公度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简介
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舒亶因与尚书省意见相左逐出京城,在家赋闲十年后,再次被任用。但入京后却已是物是人非,不由得对自己的身世感到孤独和凄凉并且渴望友人的信息,于是创作了这首词并寄予一为字为公度的友人。或以为此词题中的公度为黄公度,非是。黄公度生于宋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其时舒亶已去世六年。《全宋词》收舒亶词中有《蝶恋花》调,题为「置酒别公度座间探题得梅」。其词云:「折向樽前君细看,便是江南,寄我人还远。手把此枝多少怨。小楼横笛吹肠断。」又有《醉花阴》调,题为「越州席上官妓献梅花」。其词云:「月幌风帘香一阵,正千山雪尽。冷对酒樽旁,无语含情,别是江南信。」因此,这位叫公度的作者友人,可能是越州一带的官员。作者在越州及北上之前,都曾有席上献梅得梅之事,并与当时的饮酒狎妓生活有关。
译文
芙蓉都已凋落,远天涵着近水,苍茫一片,黄昏时秋风阵阵,涌起波澜。我独自在小楼东畔,久久地倚着栏杆,看分飞的双燕各自东西,远远向寒云飞去,引起我一怀愁绪。
浮生有多少难以消释的烦恼,真应该在醉乡中老去。光阴荏苒,京城又盖满纷纷大雪。我的朋友,你时时都会登上高台把我怀想,你将寄给我一枝梅花,饱含着美丽的江南春光。
注释
芙蓉:指荷花。
涵:包含,包容。
沧:暗绿色(指水)。
背飞双燕:双燕相背而飞。此处有劳燕分飞、朋友离别的意思。
阑:栏杆。
合:应该。
尊:同「樽」,酒杯。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句:用陆凯赠梅与范晔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曾赠诗……」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此处化用其意。
赏析
这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一本无“寄公度”的词题。公度,或谓即黄公度,字师宪,莆田(今属福建)人,非是。黄公度生于徽宗大观三年(1109),时舒亶卒已六年。此“公度”似友人之字,其人俟考。 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芙蓉,即荷花。荷花落尽,时当夏末秋初。秋风江上,日暮远望,水天相接,烟波无际;客愁离思,亦随烟波荡漾而起。这两句视野开阔,而所见秋风残荷、落日沧波等外景,则透示出...
— 吴战垒《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一本无“寄公度”的词题。公度,或谓即黄公度,字师宪,莆田(今属福建)人,非是。黄公度生于徽宗大观三年(1109),时舒亶卒已六年。此“公度”似友人之字,其人俟考。 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芙蓉,即荷花。荷花落尽,时当夏末秋初。秋风江上,日暮远望,水天相接,烟波无际;客愁离思,亦随烟波荡漾而起。这两句视野开阔,而所见秋风残荷、落日沧波等外景,则透示出...
— 吴战垒《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虞美人》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写于新法失败后舒亶遭贬谪期间。此时的舒亶经历了“乌台诗案”和“车盖亭诗案”,其诗词在政治上的表达已经很少,更多的是与世隔绝、清逸自然的风格。 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芙蓉落尽”二句写景。木芙蓉开于晚秋,童谣有“十月芙蓉正上妆”,“落尽”二字点明时值秋末冬初。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极易为世人所误解,吴战垒言此词中芙蓉为“荷花”(《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
— 杨乐娟《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虞美人》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写于新法失败后舒亶遭贬谪期间。此时的舒亶经历了“乌台诗案”和“车盖亭诗案”,其诗词在政治上的表达已经很少,更多的是与世隔绝、清逸自然的风格。 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芙蓉落尽”二句写景。木芙蓉开于晚秋,童谣有“十月芙蓉正上妆”,“落尽”二字点明时值秋末冬初。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极易为世人所误解,吴战垒言此词中芙蓉为“荷花”(《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
— 杨乐娟《宋词鉴赏辞典》
《虞美人》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写于新法失败后舒亶遭贬谪期间。此时的舒亶经历了“乌台诗案”和“车盖亭诗案”,其诗词在政治上的表达已经很少,更多的是与世隔绝、清逸自然的风格。 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芙蓉落尽”二句写景。木芙蓉开于晚秋,童谣有“十月芙蓉正上妆”,“落尽”二字点明时值秋末冬初。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极易为世人所误解,吴战垒言此词中芙蓉为“荷花”(《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
— 杨乐娟《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