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简介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xié,旧读xiá):倾斜。
生:另有版本作“深”(“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此处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清康熙陈梦雷编辑《古今图书集成》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明万历赵宦光刊本,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而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生处有人家”。当代有些课本中本诗也从原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修改为"白云生处有人家”,并于注释处说明“‘生处’一作‘深处’”(考试时应以使用的课本为准)。94年版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
— 张燕瑾《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
— 张燕瑾《唐诗三百首》
清人李慈铭《唐诗三百首续选》曾评价杜牧诗曰:“七绝尤有远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对于杜牧某些七绝来说,此论可能有夸誉之嫌,但《山行》这首诗却当之无愧,其质朴的口语、简洁的白描,传达出悠远不尽的诗情画意,历来脍炙人口。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点明“山行”题旨。“远”字用得极为巧妙,既突出了此行目的地之遥远,也照应脚下的山路之崎岖绵长。“寒山”,暗示诗人山行的季节时令,当在深秋万物萧...
— 乐云《唐诗鉴赏辞典》
清人李慈铭《唐诗三百首续选》曾评价杜牧诗曰:“七绝尤有远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对于杜牧某些七绝来说,此论可能有夸誉之嫌,但《山行》这首诗却当之无愧,其质朴的口语、简洁的白描,传达出悠远不尽的诗情画意,历来脍炙人口。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点明“山行”题旨。“远”字用得极为巧妙,既突出了此行目的地之遥远,也照应脚下的山路之崎岖绵长。“寒山”,暗示诗人山行的季节时令,当在深秋万物萧条...
— 乐云《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
— 张燕瑾《杜牧诗文鉴赏辞典》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
— 张燕瑾《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小学、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