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

[ 唐 ]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简介

春雨潇潇,情丝缭绕。这首诗是借助飘洒迷朦的春雨,抒发怅念远方恋人的情绪。开头先点明时令,再写旧地重寻之凄怆,继而写隔雨望楼,寻访落空之迷茫,终而只有相思相梦,缄札寄情。一步紧逼一步,怅念之情恰似雨丝不绝如缕。诗的意境、感情、色调、气氛都是十分清晰明丽,优美动人。诗借助于飘洒迷濛的春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真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李商隐的诗歌擅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意象来展示诗人心灵中最美丽的东西。这首《春雨》也隐喻着诗人难言的感情,抒发着诗人哀伤的情愫,并且具有相当的美感。

译文

初春我身披白色便服躺在床上,眼前寥落的景象令我万分感伤。
你住过的红楼在雨中更加凄凉,我默然归去任珠帘在风中摆动。
在远路奔波却已暮春令人感伤,只有在残宵梦中才能与你相见。
我的一片痴情却无法传递给你,春阴云弥漫大雁正在为我传书。

注释

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
白门:金陵的别称,即现南京。南朝乐府民歌《杨叛儿》说:“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讲的是男女欢会。后人常用“白门”指代男女幽会之地。
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
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
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
依稀:形容梦境的忧伤迷离。
玉珰:是用玉做的耳坠,古代常用环珮、玉珰一类的饰物作为男女定情的信物。
缄札:指书信。
云罗:像螺纹般的云片,阴云密布如罗网,比喻路途艰难。

赏析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诗中的男主人公穿着白布夹衫,和衣怅卧。他的心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究竟何以至此呢?诗在点明“怅卧”之后,用一句话作了概括的交代:“白门寥落意多违”。据南朝民歌《杨叛儿》:“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白门”当指男女欢会之所。过去的欢会处,今日寂寥冷落已不见对方的踪影。与所爱者分离的失意,便是他愁思百结地怅卧的原因。 怅卧中,他的思绪浮动,回味着最后一次寻访对...

— 余恕诚《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本篇借春雨为题怀念所思女子。首联谓己在春雨绵绵的天气里和衣而卧,心中怅然;有约不来,门庭冷落。次联谓雨中探望女子所居之楼阁,人去楼空,只得提灯冒着寒风细雨独自归来。三联谓伊人在夕照途中,定当感别而伤春;己则因相思入梦,仿佛见其犹在身边。末联谓玉珰和书信凭谁带给伊人留赏呢?只有把渺茫的希望寄托于碧落飞鸿了。

这是作者重游故地,怀念旧日情人所作。开头写诗人重新来到当日欢聚的地方,却已人去楼空。独自穿着白色的夹衣,寂寞地徘徊,又兼春雨如丝,更添愁绪。怀着惆怅的心情躺在卧榻之上,相思的情怀更加不能自已。隔着濛濛的细雨,看见思念的人当初住的红楼,只觉楼空院冷,兴味萧索。独自归来的途中,细雨洒在手提的灯笼之上,在灯光的照耀之下,晶莹飘逸,有如珠帘荡漾。 远去的伊人难道不会像自己这样多情吗?难道她不会在日暮黄昏...

— 张力《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诗中的男主人公穿着白布夹衫,和衣怅卧。他的心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究竟何以至此呢?诗在点明“怅卧”之后,用一句话作了概括的交代:“白门寥落意多违。”据南朝民歌《杨叛儿》:“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白门”当指男女欢会之所。过去的欢会处,今日寂寥冷落已不见对方的踪影。与所爱者分离的失意,便是他愁思百结地怅卧的原因。 怅卧中,他的思绪浮动,回味着最后一次寻访...

— 余恕诚《李商隐诗文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