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简介
此诗描写了一条青溪的幽秀景色,诗人用多彩的画笔,绘出青溪流经不同地方时呈现的不同画面。其中“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两句,以喧响的声音和幽冷的色调形成闹与静的强烈对比,如同一幅“有声画”。诗的末四句写出诗人心境的闲澹正如清川的闲澹,把自己的精神和自然的精神融和起来,意味隽永。
译文
每次我进入黄花川漫游,常常沿着青溪辗转飘流。
流水依随山势千回万转,路途无百里却曲曲幽幽。
乱石丛中水声喧哗不断,松林深处山色静谧清秀。
溪中菱藕荇菜随波荡漾,澄澄碧水倒映芦苇蒲莠。
我的心平素已习惯闲静,澹泊的青溪更使我忘忧。
让我留在这盘石上好了,终日垂钓一直终老到头!
注释
青溪:在今陕西勉县之东。
言:发语词,无义。
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
趣途:趣,同“趋”,指走过的路途。
声:溪水声。
色:水色。
漾漾:水波动荡。
菱荇(língxìng):泛指水草。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句:描写菱荇在青溪水中浮动,芦苇的倒影映照于清澈的流水。
葭(jiā)苇:泛指芦苇。
素:一向。
闲:悠闲澹泊。
澹(dàn):恬静安然。溪水澄澈平静。
磐石:一作:盘石,大石。
将已矣:将以此度过终生。已,结束。
赏析
诗题一作《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今属陕西)南山时所作。此诗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却很能体现王维山水诗的特色。 看来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蜒多姿。王维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也说那里的山路“危径几万转”,可与此诗的“随山将万转”对看。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
— 刘德重《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素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其大多数作品都是山水田园诗歌。王维常运用五律和五绝的诗歌形式,诗歌篇幅短小,且均用词优美、语言精致。不仅描绘出幽静淡远的自然景色,也吐露出自己闲逸恬适的生活情趣与隐于山水间的真挚追求。此首五言古诗《青溪》亦是这种风格。此诗又名《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 开头四句“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是对青溪的一个总的介绍。“言”字在此为发...
— 孟佳《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诗题一作《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今属陕西)南山时所作。此诗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却很能体现王维山水诗的特色。 看来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蜒多姿。王维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也说那里的山路“危径几万转”,可与此诗的“随山将万转”对看。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
— 刘德重《王维诗鉴赏辞典》
诗题一作《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今属陕西)南山时所作。此诗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却很能体现王维山水诗的特色。 看来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蜒多姿。王维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也说那里的山路“危径几万转”,可与此诗的“随山将万转”对看。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
— 刘德重《王维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