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川田家

[ 唐 ]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简介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右丞晚年的作品,描写的是初夏傍晚农村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一系列宁静和谐的景色,表现了农村平静闲适、悠闲可爱的生活。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家生活图景也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反映,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全诗语言朴素,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体现出王右丞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译文

夕阳的馀晖照着村庄,牛羊回到深深的小巷。
老人惦记远出的牧童,拄着拐杖在门口眺望。
开花的麦田野鸡鸣叫,稀疏的桑叶蚕儿休眠。
归来的农夫扛着锄头,相见时招呼絮语依依。
我多么向往隐居生活,不禁吟咏着《式微》诗章。

注释

渭川:一作「渭水」。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田家:农家。
墟落:村庄。
斜阳:一作「斜光」。
穷巷:深巷。
野老:村野老人。
牧童:一作「僮仆」。
倚杖:靠着拐杖。
荆扉:柴门。
雉雊(zhìgòu):野鸡鸣叫。《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荷(hè):肩负的意思。
至:一作「立」。
即此:指上面所说的情景。
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赏析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

— 傅如一《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

— 傅如一《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幅恬静、美妙的田家晚归图。金色的落日余晖洒满村落,茫茫的暮色即将临近,这是一个祥和、忙碌的时刻。看:牛羊开始成群地走向村子,慢慢没入长长的小巷。一位慈祥的老人正倚着拐杖,于柴门外翘首期盼,他在静静地等待放牧归来的孩子的可爱身影。可以想象,经过一天的放牧生活,孩子也正兴奋地向家的方向奔走。在那里,有慈爱的爷爷为他准备了无尽的关爱!田野里,青青的麦丛中野鸡正卖力地鸣叫,深情地呼唤着自己的配偶;桑...

— 刘琴《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这是一幅恬静、美妙的田家晚归图。金色的落日余晖洒满村落,茫茫的暮色即将临近,这是一个祥和、忙碌的时刻。看:牛羊开始成群地走向村子,慢慢没入长长的小巷。一位慈祥的老人正倚着拐杖,于柴门外翘首期盼,他在静静地等待放牧归来的孩子的可爱身影。可以想象,经过一天的放牧生活,孩子也正兴奋地向家的方向奔走。在那里,有慈爱的爷爷为他准备了无尽的关爱!田野里,青青的麦丛中野鸡正卖力地鸣叫,深情地呼唤着自己的配偶;桑...

— 刘琴《唐诗鉴赏辞典》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

— 傅如, 一《王维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