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南亭怀辛大

[ 唐 ]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简介

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全诗写景状物细腻入微,语言流畅自然,情境浑然一体,诗味醇厚,意韵盎然,给人一种清闲之感。

译文

山上夕阳慢慢向西落,池塘上的月亮渐渐东昇。
我披散着头发尽享清凉,推开窗户我悠闲地躺着。
微风吹拂荷花清香怡人,竹叶滴落露水声音清脆。
想要取出鸣琴弹奏一曲,可惜没有知音前来欣赏。
如此美景更加思念老友,日夜都在梦中想念着他。

注释

辛大:孟襄阳的朋友,排行老大,名不详,疑即辛谔。
山光:傍山的日光。
落:一作「发」。
池月:池边的月色。
东上:从东面昇起。
散发:古人男子平时束发戴帽,这里表现的是作者放浪不羁的惬意。
开轩:开窗。
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清响:极微细的声响。
鸣琴:琴。用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诗意。
恨:遗憾。
感此:有感于此。
终宵:一作「中宵」,中夜、半夜。
劳:苦于。
梦想:想念。

赏析

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郢州孟亭记》),虽只就闲情逸致作轻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

—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郢州孟亭记》),虽只就闲情逸致作轻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

— 周啸天《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写夏夜池边水亭乘凉兼怀友人,写出了闲适自得的情趣,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感慨。夏日纳凉,本是人间细琐之事,但作者于细微处见深情,诚如《唐诗镜》评孟诗云:“孟浩然诗材虽浅窘,然语气清亮,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自然入笔,《王孟诗评》说:“起处似陶,清景幽情,洒洒楮墨间。”日落西山,一轮明月渐渐升起,月影在池水中荡漾。“忽”、“渐”二字极妙,日落月起,一快一...

— 吴中胜《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这首诗写夏夜池边水亭乘凉时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写出闲适自得的情趣,表达出知音难觅的感慨。夏日纳凉,本是人间细琐之事,但作者于细微处见深情,诚如《唐诗镜》评孟诗云:“孟浩然材虽浅窘,然语气清亮,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这首诗堪称代表。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自然入笔,《王孟诗评》说此处“起处似陶,清景幽情,洒洒楮墨间”。日落西山,一轮明月渐渐升起,月影在池水中荡漾。“忽”、...

— 吴中胜《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