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泛若耶溪

[ 唐 ]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简介

全诗扣紧题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摹,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恍惚流动,流露轻松舒适之感。 开首两句以“幽意”点出了全诗的主旨,是幽居独处,放任自适的意趣。因此,驾舟出游,任其自然,流露了随遇而安的情绪。接着写泛舟的时间、路线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美、寂静、迷蒙的境界。最后两句写心怀隐居之人,在此环境中,愿作持竿垂钓的隐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译文

我寻幽探胜的心意没有定止,随着一路看见的景色生发不已。晚风吹送我的行舟,沿着开满鲜花的河岸荡入溪口。星夜又转过西边的山岭,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潭底升起溶溶的烟雾,林中月亮仿佛低落在行舟的背后。世事何等地纷繁渺茫,不如做一名隐居的钓叟。

注释

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寰宇记》记载:“若耶溪在会稽县东二十八里。”《水经注》记载:“若耶溪水,上承嶕岘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数亩,麻潭下注若耶溪。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
幽意:寻幽的心意。
偶:遇。刘熙《释名·释亲属》:“二人相对遇也。”
晚:一作“好”。
花路:一路鲜花。
际夜:至夜。
壑(hè):山谷。
南斗:星宿名称,夏季位于南方上空。古以二十八宿与地理相应来划分区域,称分野,南斗与吴越相应。
潭烟:水潭上如烟的水汽夜雾。烟,雾气。
溶溶:形容汽雾柔和迷离。
生事:世事。
弥漫:渺茫无尽。
持竿叟:持竿垂钓的老翁。竿,指钓竿。

赏析

这首五言古体诗大约是诗人归隐后的作品。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水清如镜,照映众山倒影,窥之如画。诗人在一个春江花月之夜,泛舟溪上,自然会滋生出无限幽美的情趣。 开篇“幽意无断绝”句,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即幽居独处,不与世事,放任自适的意趣。这种“幽意”支配着他的人生,不曾“断绝”,因此,他这次出游只是轻舟荡漾,任其自然,故云“此去随所偶”。“偶”即“遇”。诗人在这里...

— 李敬一《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今称平水江。相传有七十二支流,自平水而北,会三十六溪之水,汇于禹陵,又分为两股,一脉流入鉴湖,一脉流北向入海。若耶溪风景如画,溪畔青山叠翠,溪流澄澈如镜,湖光山色,幽静深邃。 綦毋潜归隐江东,泛舟若耶,以寄闲情,于是写下了这首《春泛若耶溪》。诗题已经把时间、地点、情事交代明确。季节为春天,万物生长,有溪边青山叠翠之美。情事是泛舟溪上,若耶溪是一路泛舟所在。 首句云“幽意无...

— 张春晓《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今称平水江。溪畔青山叠翠,溪流澄澈如镜,相传有七十二支流。自平水而北,会三十六溪之水,汇于大禹陵,又分为两股,一脉流入鉴湖,一脉流走百里北向入海。若耶溪有群山峻岭,有道观寺庙。湖光山色,猿啼鸟鸣,幽静深邃。 綦毋潜归隐江东,泛舟若耶,以寄闲情,于是写下了这首《春泛若耶溪》。诗题已经把时间、地点、情事交代明确。季节为春天,万物生长,有溪边青山叠翠之美。情事是泛舟溪上,若耶溪是...

— 张春晓《唐诗鉴赏辞典》

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今称平江水。溪畔青山叠翠,溪流澄澈如镜,相传有七十二支流。自平水而北,会三十六溪之水,汇于大禹陵,又分为两股,一脉流入鉴湖,一脉流走百里北向入海。若耶溪有群山峻岭,有道观寺庙。湖光山色,猿啼鸟鸣,幽静深邃。 綦毋潜归隐江东,泛舟若耶,以寄闲情,于是写下了这首《春泛若耶溪》。诗题已经把时间、地点、情事交代明确。季节为春天,万物生长,有溪边青山叠翠之美。情事是泛舟溪上,若耶溪是...

— 张春晓《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