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 唐 ]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简介

这是一首反战诗,是沈佺期的传世名作。这首诗极写闺中少妇与塞上征人的两地相忆,通过写闺中怨情揭露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关切和同情。起句先说卫戌黄龙冈边土,年年不休。接着写一对情人各自东西,同披月光:闺中营中,清辉共照,柔情相忆,彼此黯然伤神。共同的愿望是有个名将能率领军队,一举破敌,结束战争,使天下亲人团聚。全诗抒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绪。

译文

早就听说黄龙城有战争,连续多年不见双方撤兵。
可怜闺中寂寞独自看月,她们思念之心长在汉营。
今晚上少妇的相思情意,正是昨夜征夫想家之情。
何时高举战旗擂鼓进军,但愿一鼓作气拿下龙城。

注释

闻道:听说。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为唐时边防要地,常戎兵于此。频年:连年。解兵:罢兵,撤兵。
今春:今年,实指年年,与“频年”照应。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昨夜:实指夜夜。
将:率领。旗鼓:旗和鼓,军中表示号令之务。这里指代军队。龙城:匈奴祭天之处,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赏析

这是沈佺期的传世名作之一。诗人类似“无题”的《杂诗》共有三首,都写闺中怨情,流露出明显的反战情绪。这一首诗除了怨恨“频年不解兵”外,还希望有良将早日结束战事,是思想上较为积极的一首,艺术上也颇具特色。 首联叙事,交代背景:黄龙戍一带,常年战事不断,至今没有止息。一种强烈的怨战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颔联抒情,借月抒怀,说今夜闺中和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征夫眼里,这...

— 陈志明《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是沈佺期的传世名作之一。诗人类似“无题”的《杂诗》共有三首,都写闺中怨情,流露出明显的反战情绪。这一首诗除了怨恨“频年不解兵”外,还希望有良将早日结束战事,是思想上较为积极的一首,艺术上也颇具特色。 首联叙事,交代背景:黄龙戍一带,常年战事不断,至今没有止息。一种强烈的怨战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颔联抒情,借月抒怀,说今夜闺中和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征夫眼里...

— 陈志明《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闺怨诗,但诗里面有金戈铁马的壮丽之声。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黄龙戍在今辽宁开原西北,唐时为东北边防的要塞。首联借少妇之口,写出战事发生之地,而战事发生之地也就是这位独自伤神的少妇的丈夫所戍守的地方。“频年不解兵”,一个“频”字强调了战争之繁,间接表现了这位少妇的厌兵之感。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唐人多以汉代唐,为唐诗习语,而这位少妇与她的丈夫夫妻分离,唯一能将他们联系起...

— 黄鸣《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这是一首闺怨诗,但诗里面有金戈铁马的壮丽之声。 黄龙戍在今辽宁开原西北,唐时为东北边防的要塞。首联借少妇之口,写出战事发生之地,而战事发生之地也就是这位独自伤神的少妇的丈夫所戍守的地方。“频年不解兵”,一个“频”字强调了频率之繁,间接表现了这位少妇的厌兵之感。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唐人多以汉代唐,为唐诗习语,而这位少妇与她的丈夫夫妻分离,唯一能将他们联系起来的就是天上的这轮明月。照在少...

— 黄鸣《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