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房太尉墓

[ 唐 ]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简介

房太尉即房琯,他在唐玄宗来到四川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至德二年(757年),为唐肃宗所贬。杜甫曾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房琯罢相后,于宝应二年(763年)拜特进、刑部尚书。在路遇疾,卒于阆州。死后赠太尉(见《旧唐书·房琯传》)。两年后杜甫经过阆州,特来看看老友的坟,写下了此诗。 此诗是诗人经过阆州看望老友房琯之墓时创作,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思念和内心对国事的殷忧和叹息之情。全诗写得既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深沉含蓄。

译文

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
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像低空飘飞的断云。
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而今在你墓前,像季札拜别徐君。
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注释

房太尉:房琯。
复行役:指一再奔走。
近泪句:意谓泪流处土为之不干。
对棋:对弈、下棋。谢傅:指谢安。以谢安的镇定自若、儒雅风流来比喻房琯是很高妙的,足见其对房琯的推崇备至。
把剑句: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赏析

房太尉即房琯,玄宗幸蜀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至德二载(757),为肃宗所贬。杜甫曾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房琯罢相后,于宝应二年(763)拜特进、刑部尚书,在路遇疾,卒于阆州(治今四川阆中),死后赠太尉。(见《旧唐书·房琯传》)二年后杜甫经过阆州,特来看看老友的坟。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既在他乡,复值行役之中,公事在身,行色匆匆。尽管如此,诗人还是驻马暂留,来到孤坟前,向...

— 徐永端《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孤独的坟墓前,孤独的老人默然而立,浇下一杯祭奠的热泪,寄与一番深挚的理解,再蓦然回首、离去,身后留下寂然的坟墓。这首诗感情浓烈而意象凄冷,是诗人复杂内心世界的沉痛表白。 房太尉,即房琯,玄宗幸蜀时拜相,为人正直,杜甫对他甚为钦慕。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从长安逃出,辗转至凤翔,肃宗褒奖。房琯兵败罢相,杜甫时任左拾遗,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触怒肃宗,险遭刑戮,而终为所疏。房琯罢相,后遇...

— 刘琴《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孤独的坟墓前,孤独的老人默然而立,浇下一杯祭奠的热泪,寄予一番深挚的理解,再蓦然回首、离去,身后留下寂然的坟墓。这首诗感情浓烈而意象凄冷,是诗人复杂内心世界的沉痛表白。 房太尉,即房琯,玄宗幸蜀时拜相,为人正直,杜甫对他甚为钦慕。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从长安逃出,辗转至凤翔,获肃宗褒奖。房琯兵败罢相,杜甫时任左拾遗,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触怒肃宗,险遭刑戮,而终为所疏。房琯罢相,后...

— 刘琴《唐诗鉴赏辞典》

房太尉即房琯,玄宗幸蜀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至德二载(757),为肃宗所贬。杜甫曾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房琯罢相后,于宝应二年(763)拜特进、刑部尚书,在路遇疾,卒于阆州(治今四川阆中),死后赠太尉。(见《旧唐书·房琯传》)二年后杜甫经过阆州,特来看看老友的坟。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既在他乡,复值行役之中,公事在身,行色匆匆。尽管如此,诗人还是驻马暂留,来到孤坟前,...

— 徐永端《杜甫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