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

[ 唐 ]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简介

此诗写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戸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注释

过:拜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具:准备,置办。
鸡黍(shǔ):指农家待客的豐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合:环绕。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场圃:场,打穀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裏泛指庄稼。
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还(huán):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赏析

清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集》)。也就是说,读孟诗,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它的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

— 余恕诚《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清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集》)。也就是说,读孟诗,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它的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

— 余恕诚《唐诗三百首》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也素来热情好客。这种热情不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是深入到日常言行之中,好客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是发自内心,所以不讲形式。因为不讲形式,客人也言行自然,有“宾至如归”之感。中国人这种真诚好客的民族情结表现在许多经典诗文之中。孟浩然的这首诗就以清新自然的语句写出了自己做客的经历。 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点题,开门见山,入笔自然。如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随...

— 吴中胜《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也素来热情好客。这种热情不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是深入到日常言行之中,好客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是发自内心,所以不讲形式。因为不讲形式,客人也言行自然,有“宾至如归”之感。中国人这种真诚好客的民族情结表现在许多经典诗文之中。孟浩然的这首诗就以清新自然的语句写出了自己做客的经历。 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点题,开门见山,入笔自然。如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随...

— 吴中胜《唐诗鉴赏辞典》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也素来热情好客。这种热情不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是深入到日常言行之中,好客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是发自内心,所以不讲形式。因为不讲形式,客人也言行自然,有“宾至如归”之感。中国人这种真诚好客的民族情结表现在许多经典诗文之中。孟浩然的这首诗就以清新自然的语句写出了自己做客的经历。 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点题,开门见山,入笔自然。如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随和...

— 吴中胜《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