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

[ 唐 ]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简介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译文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注释

客竟去:客人竟然都离去了。
参差:错落不齐的样子。曲陌:曲折的小径。
迢递(tiáodì):高远貌。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
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
芳心:这里既指花的精神灵魂,又指怜爱花的人的心境。
沾衣:这里既指落花依依沾在人的衣服之上,又指怜爱花的人伤心而抛洒的泪滴。

赏析

这首咏物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当时,李商隐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已构怨于牛党的令狐绹,境况很不如意。自然景物的变化极易触发他的忧思羁愁,于是便借园中落花隐约曲折地吐露自己的心曲。 诗一起便写落花景象,前人称赞它发端“超忽”。其实,“小园花乱飞”一句不过是人皆可道之景,手法平平,并不新奇;妙就妙在首联两句之间的联系。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去本无必然的联系,但诗人却说花是因客去才“乱飞”...

— 张明非《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此篇写惜花伤春以寄慨。一二句谓客去花飞,心意茫然。三四句谓落花在斜阳中飘洒不断,残红满径。五六句谓为落花而伤心,不忍清扫;极目远望,飞花越飘越少。末二句谓惜花之心随着春天的过尽而彻底失望,只剩几片残花沾在衣襟。惜花伤春,写得飘忽有神,毫无粘滞的感觉,格调超迈,一结无限深情。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846),作者正闲居永乐(今山西永济)。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以落花寓慨身世,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起笔叙事:酒宴散去,客人终于离去。曲终人散,人去楼空,剩下我一个人独自徘徊在小园里,看落花满地,随风乱飞。诗人赋闲无事,落寞无成,心境颓然,恰逢朋友来聚,宽慰心怀。岂知欢聚后留下的寂寞与悲凉比往日更深几层!前一句叙事,看似平淡,实则为后文写景抒情...

— 林妙芝《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846),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以落花寓慨身世,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起笔叙事:酒宴散去,客人终于离去。曲终人散,人去楼空,剩下我一个人独自徘徊在小园里,看落花满地,随风乱飞。诗人赋闲无事,落寞无成,心境颓然,恰逢朋友来聚,宽慰心怀。岂知欢聚后留下的寂寞与悲凉比往日更深几层!前一句叙事,看似平淡,实则为后文写景抒情铺一高台,尤其...

— 林妙芝《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咏物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当时,李商隐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已构怨于牛党的令狐绹,境况很不如意。自然景物的变化极易触发他的忧思羁愁,于是便借园中落花隐约曲折地吐露自己的心曲。 诗一起便写落花景象,前人称赞它发端“超忽”。其实,“小园花乱飞”一句不过是人皆可道之景,手法平平,并不新奇;妙就妙在首联两句之间的联系。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去本无必然的联系,但诗人却说花是因客去才“乱飞...

— 张明非《李商隐诗文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