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东游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简介
此诗写送别,“浩然离故关”一句确立了诗的基调,由于离人意气昂扬,就使得黄叶飘零、天涯孤棹等景色显得悲凉而不低沉,因而慷慨动人。诗的最后一句透露出依依惜别的情怀,虽是在秋季送别,却无悲秋的凄楚。全诗意境雄浑壮阔,慷慨悲凉,有秋景而无伤秋之情,与人别而不纵悲情,毫无作者“花间词派”婉约纤丽的文风。
译文
荒弃的营垒上黄叶纷纷飘落,心怀壮志你告别了古塞险关。
飒飒秋风将送你到汉阳渡口,初升的太阳会迎你在郢门山。
江东亲友有几人正望眼欲穿,等候着你的孤舟从天涯回还。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次相见,举杯畅饮以抚慰离人的愁颜。
注释
荒戍:荒废的边塞营垒。
浩然:意气充沛、豪迈坚定的样子,指远游之志甚坚。《孟子·公孙丑下》:“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汉阳渡:湖北汉阳的长江渡口。
郢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即荆门山。
江:指长江。
几人:犹言谁人。
孤棹:孤舟。棹,原指划船的一种工具,后引申为船。
何当:何时。
樽酒:犹杯酒。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离颜:离别的愁颜。
赏析
诗题为“送人东归”,所送何人不详。看诗中地名都在今湖北省,可知是温庭筠宣宗大中十三年(859)贬随县尉之后、懿宗咸通三年(862)离江陵东下之前的作品,很可能作于江陵,诗人时年五十左右。 关于本诗的发端,清人沈德潜曰:“起调最高。”(《唐诗别裁集》)试想:地点既傍荒凉冷落的古堡,时令又值落叶萧萧的寒秋,此时此地送友人远行,那别绪离愁,将何以堪!然而出人意料,接下去诗思却陡然一振:“浩然离故关”——...
— 赵庆培《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采用较为近古的五律形式,格调却倾向高古一路,造语浑朴,意境深远。 起句“荒戍落黄叶”即显出苍凉劲直的气象:荒芜的营垒,萧萧的落木,为飒爽的秋色进一步增添了凛冽肃杀的气氛,颇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的气格。试想在这样萧瑟的环境中送别友人,难免会滋长悲怨惆怅的情绪。然而接下来“浩然离故关”却令人精神一振,友人的远行,竟带着滔滔浩然之气,其胸襟之阔远...
— 王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采用较为近古的五律形式,格调亦倾向高古一路,造语浑朴,意境深远。 起句“荒戍落黄叶”即显出苍凉劲直的气象:荒芜的城墙,萧萧的落木,为飒爽的秋色进一步增添了凜冽肃杀的气氛,颇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的气格,试想在这样萧瑟的环境中送别友人,难免会滋长悲怨惆怅的情绪,然而接下来“浩然离故关”却令人精神一振,友人的远行,竟带着滔滔浩然之气,其胸襟之阔远...
— 王颖《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