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夜思

[ 唐 ]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简介

这是一首身在外地思念家乡的诗。诗以「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而写秋夜所闻所见,写尽寄居他乡的孤独、悲凉。诗的后半,写「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最后点出时当秋节,更令人愁思不断。诗中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恨。全诗一气呵成,感情真挚,幽怨清晰,感人至深。

译文

忧怨的琴声在长夜中回荡,弦音悲切似凄风苦雨缭绕。
孤灯下又听见楚角的哀声,清冷的残月徐徐沉下章台。
茂盛的芳青已经开始枯萎,期盼的亲人故友都没有来。
家中的书信不能够寄回去,因为大雁已经向南方飞去。

注释

章台:即章华台,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左传·昭公七年》:「楚子城(筑)章华之台。」
瑟:古代弦乐器。多为二十五弦。弦乐器,这里指乐声。清瑟,即凄清的瑟声。
遥夜:长夜。
楚角:楚地吹的号角。其声悲凉。
下:落下。
芳草:这里指春光。
已云暮:已经晚暮了,指春光快要消歇了。云,「又」义。
殊:竟,尚。
乡书:指家书,家信。
不可寄:是说无法寄。
雁又南回:因雁是候鸟,秋天从此南来,春天又飞往北方。古时有雁足寄书的传说,事书《汉书·苏武传》。

赏析

刘若愚先生说:“中国诗人似乎永远悲叹流浪和希望还乡。”自古而今,怀乡念归,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条精神纽带,维系着士人的精神漂泊。不管穷达沉浮,不管用舍行藏,故乡永远是内心的回望。身处晚唐末世的韦庄,身经动乱,不得不离开家乡杜陵而远至江南避难,及至后来的入蜀,但不管到了哪里,故乡都时时牵动着他的心弦。 章台,《左传•邵公七年》:“楚子城章华之台。”故址在今湖北监利。这首《章台夜思》,当是诗人在楚地...

— 刘晓亮《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刘若愚先生说:“中国诗人似乎永远悲叹流浪和希望还乡。”自古而今,怀乡念归,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条精神纽带,维系着士人的精神漂泊。不管穷达沉浮,不管用舍行藏,故乡永远是内心的回望。身处晚唐末世的韦庄,身经动乱,不得不离开家乡杜陵而远至江南避难,及至后来的入蜀,但不管到了哪里,故乡都时时牵动着他的心弦。 章台,故址在今陕西长安,汉时此地已成为了游览胜地。这首《章台夜思》,当是诗人在长安时因思念远在第...

— 刘晓亮《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