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 唐 ]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简介

此诗写诗人重九登高邀请友人痛饮,写得不落常套,独具特色,在抒写怀念友人的情思中,隐含着知音难遇的喟叹。首联言登台之事;颔联字面写四季变换,实际上是感叹历史变迁;颈联继续抒发历史感慨;尾联言志: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不如饮酒自娱。全诗融写景、怀古、抒情于一炉,气势雄浑,酣畅淋漓,转承自然,一气呵成。

译文

韵译
汉文皇帝修建高高的望仙台,今日登临时天边曙色刚散开。
三晋的重重云山全向着北方,崤山二陵的风雨从东边飘来。
像关门令尹谁能够认识清楚,仙翁河上公一去便不再返回。
远求神仙不如就近寻彭泽宰,一起畅饮共为重阳菊花干杯。
散译
汉文帝在这里筑了一座高台,今天我来到台上时,太阳才刚出来。三晋一带,山岭都向北蜿蜒而去;崤山二陵那里的风雨,都从东方袭来。函谷关尹子潜修有道,又有谁知道呢?河上仙翁不肯留下,一去不回。既然仙人难见,姑且就近找找陶渊明吧,让我们共饮菊花酒,喝他个酩酊大醉。

注释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望仙台:据说汉河上公授汉文帝《老子章句》四篇而去,後来文帝築台以望河上公,後即望仙台,在今河南陕县西南。刘明府容:名容,生平不详。明府,唐代对县令的尊称。
高台:指望仙台。
曙色开:朝日初出、阳光四照的样子。
三晋:指古晋国,春秋末韩、魏、赵三家分晋,故有此称。在今山西、河南一带。北向:形容山势向北偏去。
二陵:指崤山南北的二陵,在今河南洛宁、陕县附近。据《左传》载,崤山南陵是夏帝皋的陵墓,北陵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
东:一作「西」。
关:函谷关。
令尹:守函谷关的官员尹喜,相传他忽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至。不一会果然老子骑青牛过关。尹喜留下老子,于是老子写《道德经》一书。尹喜後随老子而去。谁能识:谁还能遇到关门令尹呢?
河上仙翁:即河上公,汉文帝时人,传说其後羽化成仙。
彭泽宰:晋陶渊明曾为彭泽令。渊明嗜酒而爱菊。有一次重阳节无酒喝,久坐于菊丛中,刚好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後而归。这里暗用其「九日」事。彭泽宰借指刘明府。
陶然:欢乐酣畅的样子。
共醉:一作「一醉」。
菊花杯:意谓对菊举杯饮酒。

赏析

这是一首重阳节登览感怀而邀饮之作。据《太平寰宇记》所载,望仙台在陕州陕县西南,为汉文帝刘恒所筑,以望祭河上公。“河上公”何许人?据晋葛洪《神仙传》所载:河上公者,不知其姓名。汉文帝时,在黄河岸边结草为庵,研究《老子经》颇有造诣。而为史家誉称的“文景之治”,其思想基础恰好也是老庄哲学,于是,文帝常以治国安民之策向这位道家高人请教。文帝所筑望仙台经历了八个世纪的沧桑,至唐玄宗开元间,又迎来中国历史新的...

— 杨军《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这是一首登览感怀之作。据《太平寰宇记》所载,望仙台在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西南,为汉文帝刘恒所筑,以望祭河上公。 “河上公”何许人?据晋朝人葛洪《神仙传》所载:河上公者,不知其姓名。汉文帝时,在黄河岸边结草为庵,研究《道德经》颇有造诣。而为史家艳称的“文景之治”,其思想基础恰好也是老庄哲学,于是,文帝常以治国安民之策向这位道家高人请教。文帝所筑望仙台经历了八个世纪的沧桑,至唐玄宗开元间,又迎...

— 杨军《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