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简介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所作。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译文
年中白日的光阴逐渐缩短,寒夜霜雪笼罩着荒远天涯。
破晓时军营中鼓角的悲壮,星河的影子在三峡上荡漾。
荒野中的人家为战争痛哭,远处传来渔夫悲凄的歌声。
英雄的业绩最终成了黄土,我何必介意书信音讯即少。
注释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霁(jì):雪停。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数处:几处。一作“是处”。
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赏析
这是大历元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治今重庆奉节)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首句“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当此...
— 陶道恕《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是大历元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治今重庆奉节)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首句“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当...
— 陶道恕《唐诗三百首》
本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杜甫时在夔州。 起句即工整老劲。岁暮,指明时令在冬日;阴阳,日月;短景,夜长昼短。日月如梭,在冬日里白天本来就短,此处用一“催”字,使其频率更加快捷,从而更凸显出黑夜之长。天涯者,指诗人所居之地夔州,距离自己的家乡的确是有天涯之远。在寒冷的夜晚,雪过天晴,霜雪发出银白色的反光,映得静寂的长夜越发辽远绵长。 而颔联则从这霁雪的寒宵中引申而出。五更的鼓角,在辽阔的天际回...
— 黄鸣《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这是大历元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治今重庆奉节)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首句“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当...
— 陶道恕《杜甫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