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简介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史吊古诗,内容虽是歌咏隋宫,其实乃讽刺隋炀帝杨广的荒淫亡国。此诗写隋炀帝为了寻欢作乐,无休止地出外巡游,奢侈昏庸,开凿运河,建造行宫,劳民伤财,终于为自己制造了亡国的条件,成了和陈后主一样的亡国之君。讽古是为喻今,诗人把隋炀帝当作历史上以荒淫奢华著称的暴君的典型,来告诫晚唐的那些荒淫腐朽、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采用比兴手法,写得灵活含蓄,色彩鲜明,音节铿锵。
译文
韵译
长安的殿阁内弥漫着一片烟霞,杨广还想把芜城作为帝王之家。
如果不是李渊得到传国的玉玺,那么他的龙舟还会游遍到天涯。
如今隋朝的宫苑中已不见萤虫,只有低垂的杨柳和归巢的乌鸦。
如果杨广在地下和陈后主相遇,有心欣赏淫逸辱国的后庭花吗?
散译
长安的殿阁千门闲闭,空自笼罩着一片烟霞,又想在繁丽的江都,把宫苑修建得更加豪华。若不是皇帝的玉印归到了李家;隋炀帝的锦帆或许会游遍天涯。当年放萤的场所只剩下腐草,萤火早就断绝了根芽;多少年来隋堤寂寞凄冷,两边的垂杨栖息着归巢乌鸦。他若是在地下与陈后主重逢,难道能再去赏一曲《后庭花》?
注释
隋宫:指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市)所建的行宫。
紫泉:即紫渊,长安河名,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欲取”句:《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芜城,即广陵(今扬州)。帝家,帝都。
玉玺(xǐ):皇帝的玉印。日角:额角突出,古人以为此乃帝王之相。此处指唐高祖李渊。《旧唐书·唐俭传》:“高祖乃召入,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后汉书·光武纪》注引郑玄《尚书中候注》:“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朱建平《相书》:“额有龙犀入发,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刘孝标《辨命论》:“龙犀日角,帝王之表。”
锦帆:隋炀帝所乘的龙舟,其帆用华丽的宫锦制成。《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
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这句采取夸张的手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光了。
垂杨:隋炀帝自板诸引河达于淮,河畔筑御道,树以柳,名曰隋堤,一千三百里。《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
“地下”二句:陈后主: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荒淫亡国之君。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创,歌词绮艳。《隋遗录》载隋炀帝在江都,“昏腼滋深,往往为妖祟所惑。尝游吴公宅鸡台,恍惚间与陈后主相遇。后主舞女数十许,中一人迥美,帝屡目之,后主云:‘即丽华也。’因请丽华舞《玉树后庭花》。丽华徐起,终一曲。”
赏析
题目《隋宫》,指的是杨广在江都营建的行宫江都宫、显福宫和临江宫等。 首联点题。诗人把长安的宫殿和“烟霞”联系起来,意在表明它巍峨壮丽,高耸入云。王维的“云里帝城双凤阙”(《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白居易的“宫阙入烟云”(《登乐游园望》),都可作为例证。用“紫泉”(长安的一条水。“泉”,本作“渊”,因避唐高祖李渊讳而改)代替长安,也是为了选取有色彩的字面与“烟霞”相映衬,...
— 霍松林《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首联谓长安宫殿深闭,为烟锁云封,闲置不用。隋炀帝另图以江都为帝都。次联谓若不是隋朝政权为唐朝取代,隋炀帝的龙舟恐怕将要游遍天涯海角了。三联谓场帝当年搜尽流萤,如今腐草也不生萤火了;长久以来,只见隋堤上的垂柳与暮鸦相伴,显出一派凄凉景象。末联谓炀帝在阴间若再遇上陈后主,难道还要观赏张丽华的《玉树后庭花》舞蹈吗?本篇是义山咏史诗中的绝作。讽刺辛辣,寓意深广,跌宕有致,结句奇警。
此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当时李商隐因柳仲郢推荐,任盐铁推官,游江东。隋宫,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所建的行宫。炀帝在位十四年,开凿了两千余里的运河,三次巡游江都,沿河广建行宫,耗尽民脂民膏,最后因兵变死于江都行宫。李商隐从国家的兴亡着眼,写了这首讽刺前朝以警当世的咏史诗。 首联“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点题。紫泉,即紫渊,长安河名,因避讳唐高祖李渊名而改,代指隋都长安...
— 徐昌盛《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诗人南游广陵,面对隋宫遗址的丘墟,联想到当年隋炀帝纵情游玩、奢靡无度,终至亡身灭国的历史事实,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的诗歌,这是其中之一。 “乘兴南游”,说明隋炀帝南游江都并非出于关心民瘼的治国目的,只是一时兴起,想去尽情地游玩一番罢了。皇帝出行,按照规定,要实行戒严,以确保安全无虞,但隋炀帝自视甚高,以为天下太平,居然拒绝了戒严。而当时隋朝内忧外患,各地起义力量正在积聚。由此可见,隋炀帝耽迷享...
— 徐昌盛《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题目《隋宫》,指的是杨广在江都营建的行宫江都宫、显福宫和临江宫等。 首联点题。诗人把长安的宫殿和“烟霞”联系起来,意在表明它巍峨壮丽,高耸入云。王维的“云里帝城双凤阙”(《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白居易的“宫阙入烟云”(《登乐游园望》),都可作为例证。用“紫泉”(长安的一条水。“泉”,本作“渊”,因避唐高祖李渊讳而改)代替长安,也是为了选取有色彩的字面与“烟霞”相映衬...
— 霍松林《李商隐诗文鉴赏辞典》
这首七绝,通过精心的选材和独创性的构思,讽咏隋炀帝杨广奢侈嬉游之事。 杨广当政十四年,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佚游享乐。诗人举南游江都以概其余,已经显示了选材上的艺术匠心;又从三次南游江都中,抓住几个典型事例,略作点化,就收到了借一斑以窥全豹的艺术效果。 开头两句先借南游刻画人物。第一句单刀直入,点明“南游”。而以“乘兴”作状语,展现了杨广贪图享乐、不惜民力、骄横任性、无所顾忌、为所欲为的性格特征。...
— 霍松林《李商隐诗文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