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简介
这是一首凭吊诗,大中十年(856)冬,诗人罢去梓州幕府,随柳仲郢还京,途经筹笔驿时所作。诗中盛赞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为他未能统一中国而惋惜。同时对懦弱昏庸、终于投降魏国的后主刘禅加以贬斥。 全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精炼的笔墨描绘诸葛亮长于治军,军纪严明,余威犹存,用以展示出他作为一个历史上著名军事家的形象特征。接着以刘禅和关张这两类不同典型人物与其构成鲜明对比。由于刘禅的昏庸,使诸葛亮一生的谋划付之东流。关羽违反了诸葛亮抗魏的策略,而使蜀汉兵挫地削,招致自己和张飞的亡身之祸。通过对比,更显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之卓越。
译文
鱼鸟犹疑是惊畏丞相的严明军令,风云常常护着他军垒的藩篱栏栅。
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挥笔运筹划算,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邮车去投降。
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乐毅的才干。关公张飞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澜?
往年我经过锦城时进谒了武侯祠,曾经吟诵了梁父吟为他深表遗憾!
注释
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方舆胜览》:“筹笔驿在绵州绵谷县北九十九里,蜀诸葛武侯出师,尝驻军筹划于此。”
“猿鸟”句:诸葛亮治军以严明称,这里意谓至今连鱼鸟还在惊畏他的简书。猿:一作“鱼”。疑:惊。简书:指军令。古人将文字写在竹简上。
储胥:指军用的篱栅。
上将:犹主帅,指诸葛亮。
终:一作“真”。降王:指后主刘禅。走传车: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邓艾伐蜀,后主出降,全家东迁洛阳,出降时也经过筹笔驿。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后主是皇帝,这时却坐的是传车,也隐含讽喻意。
管:管仲。春秋时齐相,曾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乐:乐毅。战国时人,燕国名将,曾大败强齐。
原不忝:真不愧。诸葛亮隐居南阳时,每自比管仲、乐毅。
欲:一作“复”。
他年:作往年解。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梁父吟:两句意谓,往年曾谒锦里的武侯祠,想起他隐居时吟咏《梁父吟》的抱负,不曾得到舒展,实在令人遗憾。
赏析
筹笔驿在今四川广元县北,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此筹划军事。大中九年(855)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此诗同多数凭吊诸葛亮的作品一样,颂其威名,钦其才智;同时借以寄托遗恨,抒发感慨。不过本篇在表现手法上有其独到之处,大要有三:议论以抑扬交替之法,衬托以宾主拱让之法,用事以虚实结合之法。 诗写诸葛亮之威、之智、之才、之功,不是一般的赞颂,而是集中写个...
— 林东海《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大中十年春,义山随柳仲郢还朝,途经广元筹笔驿,因作此篇。首联谓筹笔驿一带山势险峻,猿鸟犹畏诸葛亮当年的军令之森严,此地风云屯聚,仿佛长久护卫当年的军防屏障。颔联谓诸葛亮谋划如神,却无力挽回蜀汉的命运,终见后主出降,蜀国败亡。颈联谓诸葛亮真不愧是管仲、乐毅一样的政治家、军事家;可是关、张早死,诸葛亮又有什么办法?末联谓前时经过成都武侯祠,悲歌《梁甫吟》,就已经叹恨不尽了。本诗主旨是咏史,情景交融,属...
这是作者宣宗大中九年(855)冬,随柳仲郢还朝途经筹笔驿时咏怀古迹之作。 诸葛亮是古往今来忠臣良将的典范,作者路过当年他行军布阵之处,见猿鸟都远远地离开,仿佛是惊畏诸葛亮森严的军令,数百年之后仍不敢相扰。这是因诸葛亮治军严明,故作者有此联想。而猿鸟远离,亦可见诸葛亮凛然不可侵犯之气度。再远望筹笔驿上,风云屯聚,好像长久地护卫着当年的藩篱壁垒。这两句极写诸葛亮之能。 接着又以“神笔”喻诸葛亮之料...
— 张力《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诸葛亮是古往今来忠臣良将的典范,作者路过当年他行军布阵之处,见猿鸟都远远地离开,仿佛是惊畏诸葛亮森严的军令,数百年之后仍不敢相扰。这是因诸葛亮治军之严,故作者有此联想。而猿鸟远离,亦可见诸葛亮凛然不可侵犯之气度。再远望筹笔驿上,风云屯聚,好像长久地护卫着当年的藩篱壁垒。这两句极写诸葛亮之能。接着又以“神笔”,喻诸葛亮之料敌如神。可徒然有这样优秀的人才,仍然无法改变蜀国灭亡的命运,即不免见到降王刘...
— 张力《唐诗鉴赏辞典》
筹笔驿在今四川广元市北,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此筹划军事。大中九年(855)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此诗同多数凭吊诸葛亮的作品一样,颂其威名,钦其才智;同时借以寄托遗恨,抒发感慨。不过本篇在表现手法上有其独到之处,大要有三:议论以抑扬交替之法,衬托以宾主拱让之法,用事以虚实结合之法。 诗写诸葛亮之威、之智、之才、之功,不是一般的赞颂,而是集中写...
— 林东海《李商隐诗文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