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简介
这一首凭吊古人的诗。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祖国的时代的需要。温庭筠这首诗正是塑造了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颈联的对仗颇为工巧,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灵活而不呆板,生动而不拘泥。
译文
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
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回朝进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
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时光不还。
注释
苏武: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多年,坚贞不屈,汉昭帝时始被迎归。
使:一作「史」。
古祠:指苏武庙。
茫然:茫然不解。
雁断:指苏武被羁留匈奴后与汉廷音讯隔绝。
断:一作「落」。
胡:指匈奴。
陇关:这里以陇关之外喻匈奴地。陇,通「垄」。
甲帐: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
剑:一作「盖」。
丁年:壮年。唐朝规定二十一至五十九岁为丁。
茂陵:汉武帝陵。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此借指汉武帝。封侯:封拜侯爵。
逝川:喻逝去的时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里指往事。
赏析
苏武是历史上著名的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他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次逼降,他坚贞不屈。后被流放到北海牧羊,直至昭帝始元六年(前81),才返回汉朝,前后长达十九年。这首诗就是作者瞻仰苏武庙后追思凭吊之作。 首联两句分点“苏武”与“庙”。汉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汉使到匈奴后,得知苏武尚在,乃诈称汉朝皇帝射雁上林苑,得苏武系在雁足上的帛书,知武在某泽中,匈奴方才承认,并遣武回...
— 刘学锴《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是作者瞻仰苏武庙后的凭吊咏怀之作。苏武以汉臣出使匈奴,被扣留异族长达十九年,始终不接受匈奴的逼降,“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汉书•苏武传》),为后人所景仰。 诗的开端设想苏武归朝前在异域见到汉使的情景。根据《汉书》的记载,汉昭帝即位后,“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
— 王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