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

[ 唐 ]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简介

这首诗运用层层倒叙的手法,描写一位女子对远征辽西的丈夫的思念。首句写妇女“打起黄莺”的动作,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全诗意蕴深刻,构思新巧,独具特色。

译文

我敲打树枝把黄莺儿赶走,
不让它在那里声声啼鸣。
鸣声会惊破我的好梦,
到不了辽西去会见亲人。

注释

春怨:一题“伊州歌”。
打起:打得飞走。
莫教:不让。
妾:女子的自称。
辽西:大约指唐代辽河以西营州、燕州一带地方。即今辽宁省锦州、朝阳至北京市东北怀柔、顺义一带,隋代因秦汉旧名曾于此地置辽西郡,寄治于营州,唐初改曰燕州,州治在辽西县。

赏析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清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这一特点,人所共称。明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把诗的写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如杜甫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绝句六首》之一),属于...

— 陈邦炎《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清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这一特点,人所共称。明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把诗的写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如杜甫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绝句六首》之一),属于...

— 陈邦炎《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记录了一位思妇春日睡醒时的一段愁怀离绪。这愁绪是由黄莺引发的,诗境便围绕黄莺展开。首句“打起黄莺儿”如奇峰陡起,造成一个悬念。尽人皆知,黄莺本是春天的使者,它飞来飞去,为春天唱着赞歌,十分逗人喜爱。今天偶尔停在这位诗中人庭树枝头上,既无老鹰捕捉小鸡的歹念,又不似鸱鸱预示什么不祥,可以说哪一点也不会惹着谁,而诗中人却要“打起黄莺儿”,真不太近情理了。有了这个悬念,读者便急于弄个明白,究竟是怎么...

— 杨军《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这首诗记录了一位思妇春日睡醒时的一段愁怀离绪。这愁绪是由黄莺引发的,诗境便围绕黄莺展开。首句“打起黄莺儿”如奇峰陡起,造成一个悬念。尽人皆知,黄莺本是春天的使者,它飞来飞去,为春天唱着赞歌,十分逗人喜爱。今天偶尔停在这位诗中人庭树枝头上,既无老鹰捕捉小鸡的歹念,又不似鸱鸮预示什么不祥,可以说哪一点也不会惹着谁,而诗中人却要“打起黄莺儿”,真不太近情理了。有了这个悬念,读者便急于弄个明白,究竟是怎么...

— 杨军《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诗记录了一位思妇春日睡醒时的一段愁怀离绪。这愁绪是由黄莺引发的,诗境便围绕黄莺展开。首句“打起黄莺儿”如奇峰陡起,造成一个悬念。尽人皆知,黄莺本是春天的使者,它飞来飞去,为春天唱着赞歌,十分逗人喜爱。今天偶尔停在这位诗中人庭树枝头上,既无老鹰捕捉小鸡的歹念,又不似鸱鸮预示什么不祥,可以说哪一点也不会惹着谁,而诗中人却要“打起黄莺儿”,真不太近情理了。有了这个悬念,读者便急于弄个明白,究竟是怎么...

— 杨军《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