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

[ 唐 ]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简介

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亲情与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

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注释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
传语:捎口信。

赏析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 刘逸生《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

— 刘逸生《唐诗三百首》

岑参曾两次出塞,此诗作于他第一次远赴西域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僚之际。时为天宝八载(749),诗人34岁,功名不如意,故西出阳关,任职边塞。如果每日与亲人相伴,便不懂得珍惜亲人间相聚的美好;如果不是时空的阻隔,便难以体会相思怀念的痛楚。此诗不作一生僻字眼,也看不出任何斧凿的痕迹,但诗人浓烈的情感是无以复加的。 作别了亲人,作别了故园。行人每走一步,离故乡妻子便越远一步。当已身处漫漫征途,离家日远...

— 刘琴《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岑参曾两次出塞,此诗作于他第一次远赴西域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僚之际。作别了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如果每日与亲人相伴,便不懂得珍惜亲人间相聚的美好,如果不是时空的阻隔,便难以体会相思怀念的痛楚。此诗不作一生僻字眼,也看不出任何斧凿的痕迹,但诗人浓烈的情感是无以复加的。 作别了亲人,作别了故园。行人每走一步,离故乡妻子便越远一步。当已身处漫漫征途,离家日远之际,转首回望,哪里还有故园的踪迹,哪里...

— 刘琴《唐诗鉴赏辞典》

岑参曾两次出塞,此诗作于他第一次远赴西域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僚之际。作别了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如果每日与亲人相伴,便不懂得珍惜亲人间相聚的美好,如果不是时空的阻隔,便难以体会相思怀念的痛楚。此诗不作一生僻字眼,也看不出任何斧凿的痕迹,但诗人浓烈的情感是无以复加的。 作别了亲人,作别了故园。行人每走一步,离故乡妻子便越远一步。当已身处漫漫征途,离家日远之际,转首回望,哪里还有故园的踪迹,哪里...

— 刘琴《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