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人怨

[ 唐 ]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简介

此诗抒写了征人在边塞久戌,感到痛苦不堪,面对着荒凉的环境更是心生怨苦,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诗中没有一字是怨,只是客观地记录征人岁岁朝朝征战的生活情况,描绘边地荒凉寒苦的景象,而征人深深的怨情已寓于其中。全诗语言精美,对仗精工,笔法巧妙,境界阔大。

译文

年年岁岁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挥舞马鞭手握刀环。
时届暮春白雪飘飞归来塞外,万里奔波渡过黄河绕过黑山。

注释

岁岁:年复一年,年年月月。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
朝(zhāo)朝:每天,日日夜夜。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指暮春。青冢(zhǒng):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玉关”,即甘肃玉...

— 陈志明《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提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现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衰微,边患日益严重,被征调的士兵长年戍守边境不能归乡与家人团聚,必然产生怨愤之情。这首诗便是以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身份,写出了这份怨情。 唐诗中写征怨的诗作不少,这首诗避开征人回首、佳人断肠的通用题材。以就时记事开篇,首句写戍守边关时间之长、扎营地点不断转换:年复一年,东...

— 易文翔《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提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现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衰微,边患日益严重,被征调的士兵长年戍守边境不能归乡与家人团聚,必然产生怨愤之情。这首诗便是以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身份,写出了这份怨情。 唐诗中写征怨的诗作不少,这首诗避开征人回首、佳人断肠的通用题材。以就时记事开篇,首句写戍守边关时间之长、扎营地点不断转换:年复一年,东...

— 易文翔《唐诗鉴赏辞典》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提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现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衰微,边患日益严重,被征调的士兵长年戍守边境不能归乡与家人团聚,必然产生怨愤之情。这首诗便是以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身份,写出了这份怨情。 唐诗中写征怨的诗作不少,这首诗避开征人回首、佳人断肠的通用题材。以就时记事开篇,首句写戍守边关时间之长、扎营地点不断转换:年复一年,东...

— 易文翔《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