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天春词

[ 唐 ]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简介

此诗为唐代诗人刘禹锡为友人白居易的《春词》创作的一首和诗。抒写宫怨闺情,但与其他同类诗迥然不同,描写一位宫女扮好新妆却无人赏识,只能百无聊赖地独自数花朵解闷,引得蜻蜓飞上头来的别致情景。诗人通过对宫女神态的传神刻画,表现了她不胜幽怨之情。诗意别出心裁,富有韵味。

译文

浓妆艳抹打扮一新下红楼,深深庭院春光虽好只添愁。
走到庭中查数新开的花朵,蜻蜓有情飞到了玉簪上头。

注释

春词:春怨之词。“春词”为白居易原诗题目。
宜面: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一作“粉面”。朱楼:髹以红漆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的居所。
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南朝宋吴孜《春闺怨》诗:“春光太无意,窥窗来见参。”
中庭:庭院;庭院之中。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醴泉涌于清室,通川过于中庭。”
蜻蜓:暗指头上之香。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

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所以,不妨先看一看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此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白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

— 赵其钧《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一栋别致的小楼,漆以朱色,别致中透出几分贵气,贵气中携以清爽。在那精致的窗棂背后,有一位女子曼妙的身影。 这绝对是一个爱美的女子,她对自己的呵护是多么细致。我们仿佛看见,她正端坐镜前,轻匀粉面。那装束的每一个细节都恰到好处,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到位与得体。细细地打扮好自己,女子带着雀跃的心情—步步走下朱红色的小楼。小楼掩映在满园春色之中,女子的目光正是为这大好春色所牵引,院落里的每一片新绿,每...

— 刘琴《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一栋别致的小楼,漆以朱色,别致中透出几分贵气,贵气中携以清爽。在那精致的窗棂背后,有一位女子曼妙的身影。 这绝对是一个爱美的女子,她对自己的呵护是多么细致。我们仿佛看见,她正端坐镜前,轻匀粉面。那装束的每一个细节都恰到好处,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到位与得体。细细地打扮好自己,女子带着雀跃的心情一步步走下朱红色的小楼。小楼掩映在满园春色之中,女子的目光正是为这大好春色所牵引,院落里的每一片新绿,每一个...

— 刘琴《唐诗鉴赏辞典》

一栋别致的小楼,漆以朱色,别致中透出几分贵气,贵气中携以清爽。在那精致的窗棂背后,有一位女子曼妙的身影。 这绝对是一个爱美的女子,她对自己的呵护是多么细致。我们仿佛看见,她正端坐镜前,轻匀粉面。那装束的每一个细节都恰到好处,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到位与得体。细细地打扮好自己,女子带着雀跃的心情一步步走下朱红色的小楼。小楼掩映在满园春色之中,女子的目光正是为这大好春色所牵引,院落里的每一片新绿,每一个...

— 刘琴《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