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简介
此诗为杜牧《赠别》组诗的第一首,是诗人在大和九年(公元835年),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时,与歌女分别之作。诗中着重写其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手法上强此弱彼,大有「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概。语言精萃麻利,挥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荡然肺腑。
译文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
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
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注释
豆蔻:喻处女,后因称十三四岁女子为豆蔻年华。
赏析
文学艺术要不断求新,因陈袭旧是无出息的。即使形容取喻,也贵独到。从这个角度看看杜牧《赠别》,也不能不承认他做诗的“天才”。 此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馀”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
—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其一】 《赠别》为诗人即将离开扬州时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所写的组诗。诗一共有两首,此为其一,意在赞美歌妓的美丽,从而引起惜别之情。 首句用“娉娉袅袅”来形容这位女子的身姿轻盈婀娜之态。“十三余”则指女子的芳龄。既赞歌妓之美,却不从相貌容颜入手,而抓住她的身材与年龄着眼。身姿是风流袅娜的,年龄是含胎待放的,由此,美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二句“豆蔻梢头二月初”,以花喻美人,本来易落入俗套,但诗人此...
— 乐云《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此诗为诗人即将离开扬州时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所写。诗一共有两首,此为其一,意在赞美歌妓的美丽,从而引起惜别之情。 首句用“娉娉袅袅”来形容这位女子的身姿轻盈婀娜之态。“十三余”则指女子的芳龄。既赞歌妓之美,却不从相貌容颜入手,而抓住她的身材与年龄着眼。身姿是风流袅娜的,年龄是含苞待放的,由此,美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二句“豆蔻梢头二月初”,以花喻美人,本来易落入俗套,但诗人此处却新意迭出,以二月之...
— 乐云《唐诗鉴赏辞典》
其一 此诗为诗人即将离开扬州时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所写。诗一共有两首,此为其一,意在赞美歌妓的美丽,从而引起惜别之情。 首句用“娉娉袅袅”来形容这位女子的身姿轻盈婀娜之态。“十三余”则指女子的芳龄。既赞歌妓之美,却不从相貌容颜入手,而抓住她的身材与年龄着眼。身姿是风流袅娜的,年龄是含苞待放的,由此,美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二句“豆蔻梢头二月初”,以花喻美人,本来易落入俗套,但诗人此处却新意迭出,以二月...
— 乐云《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文学艺术要不断求新,因陈袭旧是无出息的。即使形容取喻,也贵独到。从这个角度看看杜牧《赠别》,也不能不承认他作诗的“天才”。 此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
— 周啸天《杜牧诗文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