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 宋 ]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简介

词中用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春声、春色,首句的「乱」字用得极好,将春景渲染得十分生动热闹,而群莺乱啼已是暮春天气,这里也暗含春光将尽之意。作者又用明丽的景色来反衬自己凄黯的心情,以及对于年光飞逝,生命无多的感伤。末二句以借酒浇愁来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心情,又隐约地显示了他对生命的留恋,尤其传神。

译文

城上春光明媚莺啼燕啭,城下碧波荡漾拍打堤岸。绿杨芳草几时才会衰败?我泪眼迷蒙愁肠寸断。
人到晚年渐觉美好情怀在衰消,面对鸾镜惊看红颜已暗换。想当年曾因多病害怕举杯,而如今却唯恐酒杯不满。

注释

玉楼春:词牌名。《词谱》谓五代后蜀顾夐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句;欧阳炯起句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因取以调名。亦称《木兰花》、《春晓曲》、《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等。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莺语:黄莺婉转鸣叫好似低语。
拍岸:拍打堤岸。
鸾镜:镜子。古有「鸾睹镜中影则悲」的说法,以後常把照人的镜子称为「鸾镜」。
朱颜:这里指年轻的时候。
芳尊:盛满美酒的酒杯,也指美酒。

赏析

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侍儿小名录》载:“钱思公谪汉东(即随州,今湖北随县)日,撰《玉楼春》词云云,每酒阑歌之则泣下。后阁有白发姬,乃邓王(惟演父俶)歌鬟惊鸿也,遽言:‘先王将薨,预戒挽铎中歌《木兰花》(即《玉楼春》)引绋为送,今相公亦将亡乎?’果薨于随州。邓王旧曲,亦尝有‘帝乡烟雨锁春愁,故国山川空泪眼’之句。”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三月,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崩,仁宗开始亲政,即着...

— 陈允吉, 胡中行《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侍儿小名录》载:“钱思公谪汉东(即随州,今湖北随县)日,撰《玉楼春》词云云,每酒阑歌之则泣下。后阁有白发姬,乃邓王(惟演父俶)歌鬟惊鸿也,遽言:‘先王将薨,预戒挽铎中歌《木兰花》(即《玉楼春》)引绋为送,今相公亦将亡乎?’果薨于随州。邓王旧曲,亦尝有‘帝乡烟雨锁春愁,故国山川空泪眼’之句。”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三月,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崩,仁宗开始亲政,即着...

— 陈允吉, 胡中行《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此词又传为曹勋作,见《松隐文集》。又《南唐二主词》原注云:“传自曹功显节度家。”又云:“墨迹旧在京师梁门外李王寺。”疑曹勋尝书此词,后人遂以为勋作也。 《全唐诗·附词》作“木兰花”,注:“一名‘玉楼春’,一名‘春晓曲’,一名‘惜芳容’,”

《木兰花》又名《玉楼春》,是词人临死前的伤春之作。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三月,垂帘听政的刘太后。仁宗亲政,迅速清除刘太后党羽,其中包括作为刘太后姻亲的钱惟演。九月,钱惟演即因擅议宗庙罪而被免除平章事的官职,贬为崇信军节度使,谪居汉东(今湖北随州)。该词就写于这个时期。作品借丽景抒哀情,首句一“乱”字可谓词眼,将春景的声色和暮年的凄黯两相对比,反差强烈,凄婉动人。 上阕由景入情,下阕直抒愁怀。...

— 何光顺《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木兰花》又名《玉楼春》,是词人临死前的伤春之作。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三月,垂帘听政的刘太后。仁宗亲政,迅速清除刘太后党羽,其中包括作为刘太后姻亲的钱惟演。九月,钱惟演即因擅议宗庙罪而被免除平章事的官职,贬为崇信军节度使,谪居汉东(今湖北随州)。该词就写于这个时期。作品借丽景抒哀情,首句一“乱”字可谓词眼,将春景的声色和暮年的凄黯两相对比,反差强烈,凄婉动人。 上阕由景入情,下阕直抒愁怀。...

— 何光顺《宋词鉴赏辞典》

《木兰花》又名《玉楼春》,是词人临死前的伤春之作。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三月,垂帘听政的刘太后死。仁宗亲政,迅速清除刘太后党羽,其中包括作为刘太后姻亲的钱惟演。九月,钱惟演即因擅议宗庙罪而被免除平章事的官职,贬为崇信军节度使,谪居汉东(今湖北随州)。该词就写于这个时期。作品借丽景抒哀情,首句一“乱”字可谓词眼,将春景的声色和暮年的凄黯两相对比,反差强烈,凄婉动人。 上阕由景入情,下阕直抒愁怀。...

— 何光顺《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