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垂鞭

[ 宋 ] 张先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简介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酒宴上的美丽的歌伎。上片写酒宴初见此伎的第一印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彩绣双蝶的罗裙,这表明她步态轻盈曼妙,罗裙飘飘,双蝶似随之翩然飞舞。此乃乍见此伎而尚未仔细端详的第一印象,也正是此伎服饰、步态的突出特征。“朱粉”二句描绘她的容颜:略施朱粉,淡妆素雅,仿佛春意淡淡中开放的一朵平常小花,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下片写对此伎美态、神韵的特殊印象。“细看”二句写词人与众宾客对此伎美态的交口赞叹:人人赞她“柳腰身”,作者赞她“诸处好”,前者强调她腰身的柔婉、曼妙,后者强调她浑身的谐和、优美。“双蝶绣罗裙”,原来是她的舞裙。此妓的舞姿、神韵如何呢?从“人人道”的侧面反应和作者的主观感受烘染了她舞姿的美妙。“昨日”两句似离题横出,其实是作者对其舞容的强烈印象:“乱山昏”是形容她舞蹈时眼前似乎从群山腾起云霞缭乱、迷濛。 综上而言,上片“闲花”意象,出之于客观比较,是静态写意;下片“乱云”意象,出之于主观感受,是动态传神。特别是“昨日”二句意象新妙,想象出奇,亦真亦幻,耐人深味。这正是张先小令“韵高”之典型。

译文

池东的酒宴上初次见到你,穿的是绣有双蝶的罗裙。娇美的脸上只涂着淡淡的白粉,恰如一朵野花,恬淡而幽雅地沐浴着芳春。
细细端详,你真是尽善尽美,人人都夸赞你细柳般的腰身。你的到来,莫不是昨晚从巫山深处飘然而至?因为你来的时候,衣服上还像带着浮动的白云。

注释

醉垂鞭:词牌名。张先创调。双调四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两仄韵。
“双蝶绣罗裙”句:罗裙上绣着双飞的蝴蝶。
“朱粉不深匀”句:脸上涂着淡淡的胭脂。

赏析

这首词是酒筵中赠妓之作,以写其人的装束开头,但只写了一半,即她所穿的裙子。罗裙上绣着双飞的蝴蝶,已经很漂亮了,但等到读了结句,才知道,更漂亮的、能够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的,还不是她的裙,而是她的衣。 “东池”两句,记相见之地———东池、相见之因———宴,并且点明她“侑酒”的身份。“朱粉”两句,接着写其人之面貌,而着重于化妆的特征———淡妆。词人在这里,摆脱一切正面描绘,而代之以一个确切的、具体的比喻...

— 沈祖棻《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首词是酒筵中赠妓之作,以写其人的妆束开头,但只写了一半,即她所穿的裙子。罗裙上绣着双飞的蝴蝶,已经很漂亮了,但等到读了结句,才知道,更漂亮的、能够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的,还不是她的裙,而是她的衣。 “东池”两句,记相见之地———东池、相见之因———宴,并且点明她“侑酒”的身份。“朱粉”两句,接着写其人之面貌,而着重于化妆的特征———淡妆。词人在这里,摆脱一切正面描绘,而代之以一个确切的、具体的比喻...

— 沈祖棻《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首词是酒筵中赠妓之作,以写其人的妆束开头,但只写了一半,即她所穿的裙子。罗裙上绣着双飞的蝴蝶,已经很漂亮了,但等到读了结句,才知道,更漂亮的、能够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的,还不是她的裙,而是她的衣。 “东池”两句,记相见之地——东池、相见之因——宴,并且点明她“侑酒”的身份。“朱粉”两句,接着写其人之面貌,而着重于化妆的特征——淡妆。词人在这里,摆脱一切正面描绘,而代之以一个确切的、具体的比喻,这...

— 沈祖棻《宋词三百首》

张先的词作以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居多。《醉垂鞭》是他首创的词调,全词塑造了一个别具风姿的舞妓形象。 开场便是一个特写镜头,使读者目光迅速聚焦于所写主人公身上。丝罗织就的长裙上绣着成对的彩蝶,令人不禁遐想伊人轻移莲步时,双蝶随着裙摆翻飞而振翅欲舞的动人景象。“东池宴,初相见”交代词作背景,点明女主人公是宴席上一名劝酒助兴的舞妓。回看前一句,蓦然发现词人选择的观察视角正符合“酒宴初见”的情形...

— 丘 悦《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张先的词作以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居多。《醉垂鞭》是他首创的词调,全词塑造了一个别具风姿的舞妓形象。 开场便是一个特写镜头,使读者目光迅速聚焦于所写主人公身上。丝罗织就的长裙上绣着成对的彩蝶,令人不禁遐想伊人轻移莲步时,双蝶随着裙摆翻飞而振翅欲舞的动人景象。“东池宴,初相见”交代词作背景,点明女主人公是宴席上一名劝酒助兴的舞妓。回看前一句,蓦然发现词人选择的观察视角正符合“酒宴初见”的情...

— 丘悦《宋词鉴赏辞典》

张先的词作以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居多。《醉垂鞭》是他首创的词调,全词塑造了一个别具风姿的舞伎形象。 开场便是一个特写镜头,使读者目光迅速聚焦于所写主人公身上。丝罗织就的长裙上绣着成对的彩蝶,令人不禁遐想伊人轻移莲步时,双蝶随着裙摆翻飞而振翅欲舞的动人景象。 “东池宴,初相见”交代词作背景,点明女主人公是宴席上一名劝酒助兴的舞伎。回看前一句,蓦然发现词人选择的观察视角正符合“酒宴初见”的情...

— 丘悦《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