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引

[ 宋 ]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简介

这是感春怀人的小词。词中写出从风雨初定的黄昏直到月明之夜,孤独的作者触景伤心的种种感受。此词用字非常新警,如“楼头画角风吹醒”句,“醒”字极尖利,给人触目惊心之感。末二句不实写打秋千的人,而借秋千影来显示他人对春残花落的无知无感和作者的多愁善感,以及他人欢乐而己独伤悲的难堪情状,意味隽永。

译文

刚刚转暖还带着一丝寒意,凄风冷雨到傍晚方才消停。庭院寂寞且时节已近清明,因痛惜残花借酒浇愁直到醉,这又是去年时种下的旧病。
楼头画角声和风把我惊醒,夜已深重门闭锁万籁寂静。更那堪忍受那溶溶的月光,隔墙有少女荡秋千的清影。

注释

青门引:词牌名。
中酒:喝醉。见《史记·樊哙传》,亦见《汉书》,酒酣也,意即醉了。《汉书》颜师古注:“饮酒之中也,不醉不醒故谓之中。中音竹仲反。“其说稍异。杜牧《睦州四韵》:”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与此词意近。
病:字承上”中酒“来,言酒病。
画角:古代军队中绘有彩色图案的管乐器。
那:为”奈何“之合音,读平声,亦读上声。
秋千影:言秋千影,人影可知。盖值寒食佳节,明月中有人在打秋千。一说秋千架的影儿被明月送过墙来,是怀人寂寞境界,亦通。但此处以动态结静境,有人影似较好。薛能《寒食日题》:“夜半无灯还有睡,秋千悬在月明中。“这秋千也空着,却与”隔墙送影“不同。

赏析

南宋吴文英作词,论者谓其善于表现锐敏尖新的感觉。其实早在北宋,张先已在这一艺术造诣上导其先路。这首小词可以为证。 起笔二句,写自己对春天气候的感触。短短一天里,天气发生了频繁的变化。“乍暖”,见得是由春寒忽然变暖。“还”字一转,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虽说春天之冷,较冬日为“轻”,但这“冷”是紧接“暖”而来,所以格外容易感觉。轻寒的风雨,一直到晚才止住了。词人感触之敏锐,不但体现在对天...

— 宛敏灏, 邓小军《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南宋吴文英作词,论者谓其善于表现锐敏尖新的感觉。其实早在北宋,张先已在这一艺术造诣上导其先路。这首小词可以为证。 起笔二句,写自己对春天气候的感触。短短一天里,天气发生了频繁的变化。“乍暖”,见得是由春寒忽然变暖。“还”字一转,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虽说春天之冷,较冬日为“轻”,但这“冷”是紧接“暖”而来,所以格外容易感觉。轻寒的风雨,一直到晚才止住了。词人感触之敏锐,不但体现在对天...

— 宛敏灏, 邓小军《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南宋吴文英作词,论者谓其善于表现锐敏尖新的感觉。其实早在北宋,张先已在这一艺术造诣上导其先路。这首小词可以为证。 起笔二句,写自己对春天气候的感触。短短一天里,天气发生了频繁的变化。“乍暖”,见得是由春寒忽然变暖。“还”字一转,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虽说春天之冷,较冬日为“轻”,但这“冷”是紧接“暖”而来,所以格外容易感觉。轻寒的风雨,一直到晚才止住了。词人感触之敏锐,不但体现在对...

— 宛敏灏, 邓小军《宋词三百首》

《青门引》,词牌名。调见《乐府雅词》及《天机余锦》词。属小令,双调五十二字,上片五句,下片四句。 本篇以春日怀人为词旨,上片写词人由暮春季节物象变迁衍生的宏观感受,怀旧与孤寂的情思满溢字里行间;下片写词人凭酒浇愁未成,清醒时分越发触景生情,每每于细微处生发无限思量。 由“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可见出词人体物的敏感和用字的精妙。两个虚字“乍”和“还”放在对比鲜明的“暖”和“冷”之间,表现了天气变...

— 丘 悦《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青门引》,词牌名。调见《乐府雅词》及《天机余锦》词。属小令,双调五十二字,上片五句,下片四句。 本篇以春日怀人为词旨,上片写词人由暮春季节物象变迁衍生的宏观感受,怀旧与孤寂的情思满溢字里行间;下片写词人凭酒浇愁未成,清醒时分越发触景生情,每每于细微处生发无限思量。 由“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可见出词人体物的敏感和用字的精妙。两个虚字“乍”和“还”放在对比鲜明的“暖”和“冷”之间,表现了天...

— 丘悦《宋词鉴赏辞典》

《青门引》,词牌名。调见《乐府雅词》及《天机余锦》词。属小令,双调五十二字,上片五句,下片四句。 本篇以春日怀人为词旨,上片写词人由暮春季节物象变迁衍生的宏观感受,怀旧与孤寂的情思满溢字里行间;下片写词人凭酒浇愁未成,清醒时分越发触景生情,每每于细微处生发无限思量。 由“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可见出词人体物的敏感和用字的精妙。两个虚字“乍”和“还”放在对比鲜明的“暖”和“冷”之间,表现了天气变...

— 丘悦《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