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春令

[ 宋 ] 晏几道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十洲云水。手捻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

简介

此词写与意中人别后的怀思,落笔便出奇想:画屏中的风景,仿佛远在天边;残梦初回,依稀见那十洲的行云流水。我手执着红笺,那是准备寄给她的书信,上边写有无限的伤春心事。下片写往事的回忆:我也曾无聊地独倚高楼,正是两人分别的地方,面对着辽阔的千里江南之地。“楼下”两句追忆当日离别情景;在别浦江水分流之地,当日登高目送情人时曾有泪滴洒入水中,而今呢?听到分流水声,又蓦然想起当日凭高落泪情景。词人以“当日”两字沟通今昔,形成情感的回旋复荡的韵致。

译文

从梦中刚刚醒来,隐约恍惚。画面上面的十洲云水,宛如罩着迷雾,就象在天边。我坐起来展开红色的信笺,给我的心上人写情书。我只有把所有伤心的心情,告诉你。在我们作别的那河边的高楼上,我曾多次去老地方徘徊,面对江南的千里山水,我更加凄楚。楼下分流的水声之中,就有我当日凭栏时流下的思念的相思泪珠,我如何消愁。

注释

依约:依稀,隐约。
十洲:道教所传在海中十处仙境。
捻:拈取。
别浦:送别的水边。
分流水:以水的分流喻人的离别。古乐府《白头吟》:“蹀躞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凭高泪:化用冯延已《三台令》:“流水,流水,中有伤心双泪。”

赏析

写与意中人别后的怀思,落笔便出奇想———画屏中的风景,仿佛远在天边;残梦初回,依稀犹见那十洲的行云流水。小晏词多写梦境,而此词却写梦回之后,梦里的情景只从侧面写来,便留给读者思考的余地:词中抒情主人公无望的追求,痛苦的思念,都在不言之中了。近在咫尺的屏风,在迷离中居然看成像天般遥远。一实一虚,一近一远,通过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情人远别的怀思,意境比《蝶恋花》词“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更...

— 陈永正《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写与意中人别后的怀思,落笔便出奇想———画屏中的风景,仿佛远在天边;残梦初回,依稀犹见那十洲的行云流水。小晏词多写梦境,而此词却写梦回之后,梦里的情景只从侧面写来,便留给读者思考的余地:词中抒情主人公无望的追求,痛苦的思念,都在不言之中了。近在咫尺的屏风,在迷离中居然看成像天般遥远。一实一虚,一近一远,通过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情人远别的怀思,意境比《蝶恋花》词“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更...

— 陈永正《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是晏几道笔下的又一首离别词。以女性视角描绘女子思念远行人是宋词的传统题材,而这首词却不落入俗套,自成一格。词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梦境和现实,过去和现在,此地和远方融会贯通。多维度的场景错落交织,使得该词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卓尔不群。 词的开篇就把读者带入高远的境界中。遥远天边的梦幻景象,在画屏上一一展现。但梦醒的女子,却记不太清梦中之事了。她只是依稀记得,自己在梦中来到十洲仙岛,“十洲”象征着遥...

— 叶路熠《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这是晏几道笔下的又一首离别词。以女性视角描绘女子思念远行人是宋词的传统题材,而这首词却不落入俗套,自成一格。词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梦境和现实,过去和现在,此地和远方融会贯通。多维度的场景错落交织,使得该词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卓尔不群。 词的开篇就把读者带入高远的境界中。遥远天边的梦幻景象,在画屏上一一展现。但梦醒的女子,却记不太清梦中之事了。她只是依稀记得,自己在梦中来到十洲仙岛,“十洲”象征着...

— 叶璐熠《宋词鉴赏辞典》

这是晏几道笔下的又一首离别之词。以女性视角描绘女子思念远行的男人,是宋词中的传统题材,而这首词却不落入俗套,自成一格。词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梦境和现实,过去和现在,此地和远方融会贯通。多维度的场景错落交织,使得该词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卓尔不群。 词的开篇就把读者带入高远的境界中。遥远天边的梦幻景象,在画屏上一一展现。但梦醒的女子,却记不太清梦中之事了。她只是依稀记得,自己在梦中来到十洲仙岛,“十洲...

— 叶璐熠《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写与意中人别后的怀思,落笔便出奇想——画屏中的风景,仿佛远在天边;残梦初回,依稀犹见那十洲的行云流水。小晏词多写梦境,而此词却写梦回之后,梦里的情景只从侧面写来,便留给读者思考的余地:词中抒情主人公无望的追求,痛苦的思念,都在不言之中了。近在咫尺的屏风,在迷离中居然看成像天般遥远。一实一虚,一近一远,通过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情人远别的怀思,意境比《蝶恋花》词“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更深...

— 陈永正《二晏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