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远人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简介
这是一首闺中念远怀人词。开首句以「红叶黄花秋意晚」起兴,暗寓闺中人悲年华消逝之忧愁,故思念千里外的爱人,云来雁去,不见来信。又无处可寄音书。离愁别恨,如是之深。触发出泪弹不尽,无尽泪水滴入砚池,纵无处递笺,仍要挥笔摅怀,一派痴情,无以自控。此时墨泪交莹,滴洒不止,红笺湿透,彩色褪尽。墨耶、泪耶、情耶?浑化难分,凄楚欲绝。此词最妙之处在于写「泪」。词中先写泪珠弹淌,衬写相思之苦,还是常事;而以泪研墨,已属异态,以泪和墨作书,更是奇想;不说红笺因泪水湿褪颜色,却说是情深而使红笺无色,则尤见巧思。
译文
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游子来了。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消息,不知道遊子的去处,能往何处寄书呢?
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上,就用它研墨写信吧。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情到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
注释
思远人:词牌名。双调,五十一字,仄韵。晏小山创调。《钦定词谱》:「调见《小山乐府》,因词有『千里念行客』句,取其意以为名。……此词亦无别首宋词可校。《词律》云:『前后段第二句、第五句「念」、「寄」、「旋」、「为」四字皆用去声。』」
红叶:枫叶。
黄花:菊花。
千里念行客:思念千里之外的行客。
就砚旋研墨:眼泪滴到砚中,就用它来研墨。
别来:别后。
红笺:写情书的信纸,是红色的。
赏析
此首调名与词题合。小晏词多用直笔朴语,不加掩饰,不事雕琢,真情自然流露,故陈廷焯谓其“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白雨斋词话》)。此词则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于小晏为另一机杼。其实,无论是淡语浅语,还是丽句秾辞,只要有一片真情充溢其中,便可具回肠荡气的情致,何况小晏在含蓄深婉之中仍保持其纯朴真挚的特色呢! 起两句,写林叶转红,菊花开遍,又到了晚秋时候,闺中人不禁想念起远隔千里的行...
— 陈永正《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此首调名与词题合。小晏词多用直笔朴语,不加掩饰,不事雕琢,真情自然流露,故陈廷焯谓其“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白雨斋词话》)。此词则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于小晏为另一机杼。其实,无论是淡语浅语,还是丽句秾辞,只要有一片真情充溢其中,便可具回肠荡气的情致,何况小晏在含蓄深婉之中仍保持其纯朴真挚的特色呢! 起两句,写林叶转红,菊花开遍,又到了晚秋时候,闺中人不禁想念起远隔千里的行...
— 陈永正《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首《思远人》拟女子之口吻,借悲秋抒闺中怀人之感。 上阕起笔连用两个意象“红叶”、“黄花”,点出自然环境;“秋意晚”一方面交代时间,一方面“晚”字也暗含思念之绵长。临此深秋之际,一位佳人临窗而立,牵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天上的浮云缓缓散去,明朗的晴空上雁字姗姗,却不能为她捎来半点音信。“飞云过尽”已带有浓浓感伤,“归鸿无信”无疑又给了这位佳人稀薄的信念重重一击,在这浓重的失落之下,她唯有无奈自问...
— 马 瑶《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这首《思远人》拟女子之口吻,借悲秋抒闺中怀人之感。 上阕起笔连用两个意象“红叶”、“黄花”,点出自然环境;“秋意晚”一方面交代时间,一方面“晚”字也暗含思念之绵长。临此深秋之际,一位佳人临窗而立,牵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天上的浮云缓缓散去,明朗的晴空上雁字姗姗,却不能为她捎来半点音信。“飞云过尽”已带有浓浓感伤,“归鸿无信”无疑又给了这位佳人稀薄的信念重重一击,在这浓重的失落之下,她唯有无奈自...
— 马瑶《宋词鉴赏辞典》
这首《思远人》拟女子之口吻,借悲秋抒闺中怀人之感。 上阕起笔连用两个意象“红叶”“黄花”,点出自然环境;“秋意晚”一方面点明时间,一方面“晚”字也暗含思念之绵长。临此深秋之际,一位佳人临窗而立,牵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天上的浮云缓缓散去,明朗的晴空上雁字姗姗,却不能为她捎来半点音信。“飞云过尽”已带有浓浓感伤,“归鸿无信”无疑又给了这位佳人稀薄的信念重重一击。在这浓重的失落之下,她唯有无奈自问:...
— 马瑶《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此首调名与词题合。小晏词多用直笔朴语,不加掩饰,不事雕琢,真情自然流露,故陈廷焯谓其“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白雨斋词话》)。此词则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于小晏为另一机杼。其实,无论是淡语浅语,还是丽句秾辞,只要有一片真情充溢其中,便可具回肠荡气的情致,何况小晏在含蓄深婉之中仍保持其纯朴真挚的特色呢! 起两句,写林叶转红,菊花开遍,又到了晚秋时候,闺中人不禁想念起远隔千里的...
— 陈永正《二晏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