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 梅

[ 宋 ]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简介

这是苏东坡被贬惠州时所作。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雲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下阕通过赞美梅花的艳丽多姿来写朝雲天生丽质,进而感谢朝雲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并点明悼亡之旨。全词咏梅,又怀人,立意脱俗,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东坡婉约派词中的佳作。

译文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唐教坊曲名,源自南朝清商乐,属法部道曲,後用为词牌,最早见于唐玄宗时《教坊记》。调名或取自李太白《苏臺览古》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故事。是调大致形成于唐五代时期,初为流行于民间,後因清越哀伤,转入法部道曲。唐五代时存词数目较少,唐吕纯阳所作《西江月·著意黄庭岁久》、《西江月·任是聪明志士》两首为最早可见《西江月》,後人多谓係託名之作。《敦煌曲子词》存有三首无名氏的《西江月》,《尊前集》收录五代欧阳炯《西江月·月映长江秋水》、《西江月·水上鸳鸯比翼》两词,或为是调最早之文人作品。及至两宋,《西江月》词调之格律、音韵、句式等渐得统一,依调填词之词人辈出,凡一百五十六人,四百七十三首(不计异名词作),佔两宋词坛词人总数之11.8%,词作总数之2.6%。欧阳炯词有「两岸蘋香暗起」句,又名《白蘋香》;因宋程洺水词而得名《步虚词》;因宋韩涧泉词而得名《晚香时候》、《晚春时候》;因元王行词而得名《江月令》;因元丘长春词宣传教义而得名《玉炉三涧雪》;因明马守贞词而得名《壶天晓》。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後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以柳耆卿《西江月·凤额绣帘高捲》词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後阕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另有五十字前後阕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五十一字前後阕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五十六字前後阕各四句三平韵诸变体。
题注: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梅花」。《东坡外集》题作「惠州咏梅」。
玉骨:《冷斋夜话·卷十·岭外梅花》引此词作「玉质」。
瘴雾: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引此词作「烟瘴」。
「冰肌自有仙风」句:傅子立注:「《庄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焉,肌肤若冰雪。』」刘尚荣按:「引自《庄子·卷一·〈内篇·逍遥游〉》。」冰肌,《鸡肋编·卷下》、《冷斋夜话·卷十·岭外梅花》、元延祐本、龙本作「冰姿」;仙风,《冷斋夜话·卷十·岭外梅花》引此词作「山风」。
绿毛幺凤:龙榆生笺引《鸡肋编·卷下》:「东坡在惠州作梅词云云,广南有绿羽丹觜禽,其大如雀,状类鹦鹉,栖集皆倒悬于枝上,土人呼为『倒挂子』。而梅花叶四周皆红,故有『洗妆』之句。二事皆北人所未知者。」又引《古今词话》:「幺凤,惠州梅花上珍禽,名『倒挂子』,似绿毛凤而小,其矢亦香,俗人蓄之帐中。东坡《西江月》云『倒挂绿毛幺凤』是也。」
「素面常嫌粉涴(wò)」句:傅子立注:「《杨妃外传》:『虢国夫人,贵妃之女兄也。不施妆,自炫美艳。常素面朝天。时杜甫有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刘尚荣按:「《杨太真外传》引此诗题作者为张承吉。又,《全唐诗·卷五百十一·张承吉〈集灵台二首之二〉》,即此诗,诗题下注云:『此篇一作杜子美诗。』《全唐诗·卷二百三十四·杜子美〈虢国夫人〉诗》亦此诗,题注:『一作张承吉。』」常,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翻」,元延祐本注「一作『翻』」;涴,《鸡肋编·卷下》作「污」。
不褪:《鸡肋编·卷下》、《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不退」。
唇红:龙榆生笺引《冷斋夜话·卷十·岭外梅花》:「岭外梅花与中国异,其花几类桃花之色,而唇红香著。」
已逐晓云空:《鸡肋编·卷下》作「易逐海云空」。
梨花同梦:傅子立注:「公自跋云:『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南海有珍禽,名倒挂子,绿毛,如鹦鹉而小。惠州多梅花,故作此词。』《诗话》云:『王昌龄《梅》诗曰:「落落寞寞路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方知公引用此诗。」刘尚荣按:「《东坡後集·卷四·松风亭下梅花盛开》下《再用前韵》诗自注:『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绿毛红喙,如鹦鹉而小,自海东来,非尘埃间物也。』傅注或本于此。傅注采自宋王勉夫撰《野客丛书·卷六·东坡〈梅〉词》,又见《高斋诗话》,《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一》转引之。又,张子贤《墨庄漫录·卷六》、龚养正《芥隐笔记》皆谓『梦中唤作梨花云』诗作者为王仲初。又,《全唐诗》中王龙标、卷内均无此诗。」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贬到惠州(今属广东)以后,绍圣三年(1096)十月间的作品。有的本子题作梅,也有的本子题作梅花(见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宋人释惠洪《冷斋夜话》和王懋《野客丛书》都说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侍妾朝云而作。细玩词意,他们的说法是可信的。 朝云,字子霞,姓王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能歌善舞,少归苏轼为妾,曾生一子名遯,小名榦儿,未周岁而夭。苏轼自元丰八年(1085)继室王夫人去世后,没有再娶,...

— 李廷先《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首词是苏轼贬到惠州(今属广东)以后,绍圣三年(1096)十月间的作品。有的本子题作梅,也有的本子题作梅花(见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宋人释惠洪《冷斋夜话》和王懋《野客丛书》都说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侍妾朝云而作。细玩词意,他们的说法是可信的。 朝云,字子霞,姓王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能歌善舞,少归苏轼为妾,曾生一子名遯,小名榦儿,未周岁而夭。苏轼自元丰八年(1085)继室王夫人去世后,没有再娶,...

— 李廷先《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王文诰《苏诗总案》卷四十云:“绍圣三年丙子,十月梅开作《西江月》。”薛本、邹王本从之,编绍圣三年(1096)十月,作于惠州。此词又以为朝云作。惠洪《冷斋夜话》卷一云:“(东坡)又作梅花词曰‘玉骨那愁瘴雾’者,其寓意为朝云作也。”“东坡《蝶恋花》词云:‘花褪残红青杏小……’东坡渡海,惟朝云王氏随行,日诵‘枝上柳绵’二句,为之流泪。病极,犹不释口。东坡作《西江月》悼之。”(按《丛书集成》本《冷斋夜话》...

这首词利用了借物咏人的手法,明为咏梅,实则悼念词人亡妻朝云。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苏轼被远贬惠州,其妾朝云毅然随他远赴岭南。不幸的是朝云到岭南后,因病去世,时年32岁。词中所描绘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尚人品的化身。词人借梅花表达对侍妾的悼念之情,以及对她高尚人格的赞颂。词人高超的写作手法使作品立拔脱俗,格调婉转,情韵悠长,令人感动不已。 上阕写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写惠州...

— 曾璐 乐云《宋词鉴赏辞典》

这首词利用了借物咏人的手法,明为咏梅,实则悼念词人亡妻朝云。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作者被远贬惠州,其妾朝云毅然随作者远赴岭南惠州,不幸的是朝云到岭南后,因病不久就去世了,时年三十二岁。词中所描绘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尚人品的化身。作者借梅花表达对侍妾的悼念之情,以及对她高尚人格的赞颂。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使作品立拔脱俗,格调婉转,情韵悠长,令人感动不已。 上阕写梅花的风姿、神韵...

— 曾璐 乐云《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这首词是苏轼贬到惠州(今属广东)以后,绍圣三年(1096)十月间的作品。有的本子题作梅,也有的本子题作梅花(见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宋人释惠洪《冷斋夜话》和王懋《野客丛书》都说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侍妾朝云而作。细玩词意,他们的说法是可信的。 朝云,字子霞,姓王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能歌善舞,少归苏轼为妾,曾生一子名遯,小名榦儿,未周岁而夭。苏轼自元丰八年(1085)继室王夫人去世后,没有再娶...

— 李廷先《苏轼诗文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