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简介
燕过莺归,象征春事衰残,“细算”句反思一生,无限感触。紧接以“春梦”喻其短,以“秋云”状其幻,浮生好比春梦,再长又能有多少岁月,好似秋云倏忽散逝无处寻觅。换头连举两则男女相知相慕故事,愿她像闻琴夜奔的卓文君,解佩相赠的江妃二女,和我结成神仙一样的伴侣,然而挽断她的罗衣,也留不住她的离去。伊人飘然远去,似是为情场伤离、艳遇幻灭而发。收拍以纵情醇酒为解,以“独醒”为戒,劝君不要作独自清醒人,清醒梦破更伤心,应该在有限的浮生,烂醉在花间春梦里。言外颇含愤世嫉俗之意。全词首尾感慨深沉,中间多用比兴,叹春梦短暂、知音不留、好事成空,行间回荡不平之气,岂诗人借芳草美人为载体,而别有寄托欤!
译文
鸿鹄春燕已飞走,黄莺随后也归去。这些可爱的鸟儿,一个个与我分离。仔细寻思起来,人生漂浮不定,千头万绪。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般没有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她的影踪。
像卓文君那样闻琴而知音,像汉水江妃那样温柔多情,遇到郑交甫解佩相赠。这样的神仙般的伴侣早已离我而去,即使挽断她们绫罗的衣裙,也不能留住她们的倩影。劝君莫要作举世昏醉,唯我独醒的人,不如到花间去尽情狂饮,让酒来麻醉我这颗受伤的心灵。
注释
木兰花:词牌名。又名“玉楼春”。
浮生:谓人生漂浮不定。
春梦:喻好景不长。
闻琴:暗指卓文君事。据《史记》载: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于夜以琴挑之,文君遂与相如私奔。解佩:典故出自刘向《列仙传》:郑交甫至汉皋台下,遇二仙女佩两珠,交甫与她们交谈,想得到她们所佩宝珠,二仙女解佩给他,但转眼仙女和佩珠都不见了。
独醒人:仅有的清醒的人。
赏析
晏殊词较少运用“比兴”手法,这首词表面直写感事、抒情,实际似有寄托,比较特殊。 上片,写的是对于青春、对于爱情的细腻的思考。“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上句写春光消逝。燕子春天自南方来,鸿雁春天往北方飞,黄莺逢春而鸣,这些禽鸟按季节该来的来了,该去的也去了,那春光也来过又走了。杜牧《代人题赠》诗:“绿树莺莺语,平江燕燕飞。枕前闻去雁,楼上送春归。”写的是莺语燕飞的春归时候,这里却是莺燕都稀...
— 陈祥耀《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晏殊词较少运用“比兴”手法,这首词表面直写感事、抒情,实际似有寄托,比较特殊。 上片,写的是对于青春、对于爱情的细腻的思考。“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上句写春光消逝。燕子春天自南方来,鸿雁春天往北方飞,黄莺逢春而鸣,这些禽鸟按季节该来的来了,该去的也去了,那春光也来过又走了。杜牧《代人题赠》诗:“绿树莺莺语,平江燕燕飞。枕前闻去雁,楼上送春归。”写的是莺语燕飞的春归时候,这里却是莺燕都稀...
— 陈祥耀《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木兰花》大约创作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其时朝廷原本人才济济,但因宋仁宗未能做到明察秋毫,又听信反对派的谗言,故新政不仅无法得到实施,且主张新政的官员皆遭到贬谪,远离朝廷。看着欧阳修、韩琦、范仲淹等贤才被相继贬离,而自己也被罢相,晏殊感时伤怀,于是挥笔写下该词。 上阕写韶光易逝,人生短暂,表达对人生的反思。燕子南飞,鸿雁北归,黄莺鸣叫,时序转换,冬去春来;细细数来,人生若梦,千头万绪。人生...
— 吕青霞《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木兰花》大约创作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其时朝廷原本人才济济,但因宋仁宗未能做到明察秋毫,又听信反对派的谗言,故新政不仅无法得到实施,且主张新政的官员皆遭到贬谪,远离朝廷。看着欧阳修、韩琦、范仲淹等贤才被相继贬离,而自己也被罢相,晏殊感时伤怀,于是挥笔写下该词。 上阕写韶光易逝,人生短暂,表达对人生的反思。燕子南飞,鸿雁北归,黄莺鸣叫,时序转换,冬去春来;细细数来,人生若梦,千头万绪。人...
— 吕青霞《宋词鉴赏辞典》
晏殊词较少运用“比兴”手法,这首词表面直写感事、抒情,实际似有寄托,比较特殊。 上片,写的是对于青春、对于爱情的细腻的思考。“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上句写春光消逝。燕子春天自南方来,鸿雁春天往北方飞,黄莺逢春而鸣,这些禽鸟按季节该来的来了,该去的也去了,那春光也来过又走了。杜牧《代人题赠》诗:“绿树莺莺语,平江燕燕飞。枕前闻去雁,楼上送春归。”写的是莺语燕飞的春归时候,这里却是莺燕都...
— 陈祥耀《二晏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