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 春恨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简介
这首词描写一位女子的离愁别恨。词中句句是对情人的怨,语意却极柔婉,饱含着无限的爱与思念,上片描述离愁情景。“绿杨”二句写长亭送别,一个“抛”字传达出“年少”者重功利,轻情爱的冷淡与薄情之态度,为下片“无情”做一铺垫。“楼头”二句丽语精工,生动展现“多情”者之离愁。 下片写别后相思。“无情”二句以“无情”之重功利,不知离愁之苦反衬“多情人”重情感,善感离愁之苦,强调多情之寸心相思竟会转化为千丝万缕的愁绪,真是情深苦浓愁无涯。最后以宏观的视野概括了相思情的无限与永恒,“天涯地角”如何?其空间广阔渺远,亦有穷尽,拿它与“相思”情相比,“相思无尽”更胜过“天涯地角”,咏叹了“相思”情的永恒。在咏叹“相思无尽”的同时,也便肯定了相思有多深,离愁有多浓,那么“多情苦”也便有多重。此词写多情者相思离愁之苦,语意柔婉,抒情蕴理,真切含蓄。
译文
在绿杨垂柳、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他轻易地抛下我就登程远去。楼头的钟声惊醒了五更的残梦,心头的离愁就像洒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怀人的愁思却是无限绵长、没有尽期啊。
注释
玉楼春:词牌名。又名“木兰花”。
长亭路:送别的路。长亭:古代驿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白帖》:“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年少抛人:人被年少所抛弃,言人由年少变为年老。
残梦:未做完的梦。
离愁:一作“离情”
五更钟、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时候。
一寸:指愁肠。还:已经。千万缕:千丝万缕。比喻离恨无穷。
赏析
本词写闺怨,颇具婉转流利之致,词中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两句为叙述,其余几句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用夸张,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思妇的心理活动,亦即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 上片一开始是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在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她是泪眼相看,无语凝咽,感到他轻易地撇下我就走了。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也即“恋人”,据赵与璹时《宾退录》...
— 潘君昭《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本词写闺怨,颇具婉转流利之致,词中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两句为叙述,其余几句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用夸张,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思妇的心理活动,亦即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 上片一开始是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在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她是泪眼相看,无语凝咽,感到他轻易地撇下我就走了。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也即“恋人”,据赵与时《宾退录》记...
— 潘君昭《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本词写闺怨,颇具婉转流利之致,词中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两句为叙述,其余几句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用夸张,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思妇的心理活动,亦即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 上片一开始是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在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她是泪眼相看,无语凝咽,感到他轻易地撇下我就走了。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也即“恋人”,据赵与时《宾退录》...
— 潘君昭《宋词三百首》
此词尽道词人的相思别怨之感。上阕写景,多用白描手法,下阕抒情,多有夸张之势。所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离别之所,正如歌词“长亭外,古道边”所唱,又如李白“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所言,那么远去的又是什么呢?对于“年少抛人容易去”这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理解为词人借闺中少妇的口吻,描写相思之苦, 当年年少轻狂,不多想就拂袖而去,因年少无知而把离别看得过于轻易,...
— 张焱丽《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此词尽道词人的相思别怨之感。上阕写景,多用白描手法,下阕抒情,多有夸张之势。所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离别之所,正如歌词“长亭外,古道边”所唱,又如李白“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所言,那么远去的又是什么呢?对于“年少抛人容易去”这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理解为词人借闺中少妇的口吻,描写相思之苦,当年年少轻狂,不多想就拂袖而去,因年少无知而把离别看得过于轻易,时...
— 张焱丽《宋词鉴赏辞典》
词牌《木兰花》,入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又名《玉楼春》《西湖曲》等,双调共计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北宋以后多采用《尊前集》所录的五十六字格式,即七言八句。晏殊的这首词《木兰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也采用七字八句的五十六字格式。 此词尽道词人的相思别怨之感。上阕写景,多用白描手法;下阕抒情,多有夸张之势。所谓“十里一长亭...
— 张焱丽《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本词写闺怨,颇具婉转流利之致,词中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两句为叙述,其余几句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用夸张,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思妇的心理活动,亦即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 上片一开始是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在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她是泪眼相看,无语凝咽,感到他轻易地撇下我就走了。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也即“恋人”,据赵与时《宾退录》...
— 潘君昭《二晏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