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简介
小词写春光流逝所触发的淡淡轻愁。上片展示花谢春残、绿叶荫森的郊原风光,为主人布设外景。过片承上启下,笔触转向室内。炉香袅袅,宛如游丝回环,气氛阒寂幽静。煞拍倒点时序,见出主人独对炉香、闲愁萦绕,正当梦醒酒消之后,此时残阳斜照、院落幽深,则主人孤寂无聊、惆怅莫名之意绪,愈加不言而明。全篇不着实字,以景见情,烘染出寥落的心态。全词语言清丽,不雕凿,却神情俱得,精微有致。如“翠叶藏莺,朱帘隔燕”二句,寓动于静;“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句,动中更觉寂静,在这一派寂静中,透现出幽淡的愁思和哀情来;“斜阳”一句,传神地描写了主人公深怀不露的愁情。
译文
小路边的红花日渐稀少,郊野却被萋萋芳草占遍,绿树成荫高楼台榭若隐若现。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让它们迷迷蒙蒙乱扑人面。
翠绿的树叶里藏着黄莺,红色窗帘把燕子隔在外面,静静的炉香像游丝般袅袅升腾。醉酒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
注释
踏莎(suō)行:词牌名,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踏云行”“潇潇雨”等。双调小令,《张子野词》入“中吕宫”。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四言双起,例用对偶。
红稀:花儿稀少、凋谢。意思是到了晚春时节。红:指花。
高台:高高的楼台,这里指高楼。阴阴见:暗暗显露。阴阴:隐隐约约。
不解:不懂得。
蒙蒙:形容细雨。这里形容杨花飞散的样子。一作“濛濛”。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
游丝转:烟雾旋转上升,像游动的青丝一般。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初夏景象,抒写时序流逝轻愁的小词。 上片写郊行所见。起手三句画出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广阔的郊野,却见绿色已经遍布大地;高台附近,树木已经繁茂成荫,呈现出一片幽深的颜色。“红稀”、“绿遍”、“树色阴阴见”,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初夏的气息已经很浓。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但“稀”、“遍”、“见”(同“现”)这几个词语却显...
— 刘学锴《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初夏景象,抒写时序流逝轻愁的小词。 上片写郊行所见。起手三句画出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广阔的郊野,却见绿色已经遍布大地;高台附近,树木已经繁茂成荫,呈现出一片幽深的颜色。“红稀”、“绿遍”、“树色阴阴见”,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初夏的气息已经很浓。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但“稀”、“遍”、“见”(同“现”)这几个词语却显...
— 刘学锴《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初夏景象,抒写时序流逝轻愁的小词。 上片写郊行所见。起手三句画出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广阔的郊野,却见绿色已经遍布大地;高台附近,树木已经繁茂成荫,呈现出一片幽深的颜色。“红稀”“绿遍”“树色阴阴见”,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初夏的气息已经很浓。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但“稀”“遍”“见”(同“现”)这几个词语却显示了事...
— 刘学锴《宋词三百首》
这首《踏莎行》出自“太平宰相”晏殊之笔,词人虽为男儿身,此词却透露出女子般的细腻敏感之情,可见词在当时主要是言情的功能,所谓“诗言志,词言情”,词人多为抒发内心的落寞、空寂、闲愁杂绪等而创作。 词的上阕仿佛正跟着诗人游走在乡间小径上,小径旁的树枝上还挂着稀疏的几瓣红花,郊外放眼茫茫绿丛,树木已经抽出密密麻麻的树叶遮挡了头顶的天空,阳光透过树叶在小径上洒下斑驳的影子,这是第一句“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 张焱丽《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这首《踏莎行》出自“太平宰相”晏殊之笔,词人虽为男儿身,此词却透露出女子般的细腻敏感之情,可见词在当时主要是言情的功能,所谓“诗言志,词言情”,词人多为抒发内心的落寞、空寂、闲愁杂绪等而创作。 词的上阕仿佛正跟着诗人游走在乡间小径上,小径旁的树枝上还挂着稀疏的几瓣红花,郊外放眼茫茫绿丛,树木已经抽出密密麻麻的树叶遮挡了头顶的天空,阳光透过树叶在小径上洒下斑驳的影子,这是第一句“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 张焱丽《宋词鉴赏辞典》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初夏景象,抒写时序流逝轻愁的小词。 上片写郊行所见。起手三句画出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广阔的郊野,却见绿色已经遍布大地;高台附近,树木已经繁茂成荫,呈现出一片幽深的颜色。“红稀”、“绿遍”、“树色阴阴见”,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初夏的气息已经很浓。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但“稀”、“遍”、“见”(同“现”)这几个词语却...
— 刘学锴《二晏词鉴赏辞典》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初夏景象,抒写时序流逝轻愁的小词。 上片写郊行所见。起手三句画出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广阔的郊野,却见绿色已经遍布大地;高台附近,树木已经繁茂成荫,呈现出一片幽深的颜色。“红稀”、“绿遍”、“树色阴阴见”,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初夏的气息已经很浓。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但“稀”、“遍”、“见”(同“现”)这几个词语却...
— 刘学锴《历代咏春诗鉴赏: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