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春景

[ 宋 ]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简介

此词是当时传诵的名篇。上阕写在烂漫的春光中,荡起小舟到城东波纹轻细的小溪上探春。绿杨二句,描绘所见之景。绿杨垂柳笼聚着雾气如烟,四处弥漫着拂晓的轻寒,唯见红艳的杏花簇绽枝头,春意盎然,像火焰似的喧闹。色彩明丽,对仗精美,而“闹”字尤为传神,《人间词话》谓“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它运用通感的手法,化视觉印象为听觉,将繁丽的春色点染得十分生动。下阕抒发惜时的感触。人生忧患常多,欢娱常少,以此宁肯抛合物质财富而追寻精神享受。劝斜阳留花间,更体现出对春意的低回眷恋。全词洋溢着春的优美和生机,荡漾着爱美惜春、珍视人生的情趣。宋祁因此词被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当时传为美谈”(《花草蒙拾》),自非偶然。

译文

漫步东城感受到风光越来越好,船儿行驶在波纹骤起的水面上。拂晓的轻寒笼罩着如烟的杨柳,惟见那红艳艳的杏花簇绽枝头。
人生总是怨恨苦恼太多欢娱少,谁惜千金却轻视美人迷人一笑?为君手持酒盏劝说金色的斜阳,且为聚会向花间多留一抹晚霞。

注释

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调同“玉楼春”。《金奁集》入“林钟商调”。此词为双调五十六字体,前后阕各三仄韵。
縠(hú)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纱。縠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
棹(zhào):船桨,此指船。
春意:春天的气象。
闹:浓盛。
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持酒:端起酒杯。《新唐书·庶人祐传》:“王毋忧,右手持酒啖,左手刀拂之。”
晚照:夕阳的余晖。南朝宋武帝《七夕》诗之一:“白日倾晚照,弦月升初光。”

赏析

宋子京因此词而得名,正如秦少游之为“山抹微云学士”,他则人称“红杏尚书”。古人极善于把事物“诗化”,连一个仕宦职衔也可以化为非常风雅的称号,传为佳话,思之良可粲然,———这佳话指的就是此词的上阕歇拍之句了。但吾人学文,不可贵耳贱目,切须自具心眼,即如本篇传颂千载,究竟好在哪里?难道只一个“闹”字便作成了一段故事?倘如此,“红杏尚书”者,为何不径呼他“闹尚书”,岂不更为一矢中的,直截了当?大约古往今...

— 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宋子京因此词而得名,正如秦少游之为“山抹微云学士”,他则人称“红杏尚书”。古人极善于把事物“诗化”,连一个仕宦职衔也可以化为非常风雅的称号,传为佳话,思之良可粲然,———这佳话指的就是此词的上阕歇拍之句了。但吾人学文,不可贵耳贱目,切须自具心眼,即如本篇传颂千载,究竟好在哪里?难道只一个“闹”字便作成了一段故事?倘如此,“红杏尚书”者,为何不径呼他“闹尚书”,岂不更为一矢中的,直截了当?大约古往今...

— 周汝昌《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宋子京因此词而得名,正如秦少游之为“山抹微云学士”,他则人称“红杏尚书”。古人极善于把事物“诗化”,连一个仕宦职衔也可以化为非常风雅的称号,传为佳话,思之良可粲然,——这佳话指的就是此词的上阕歇拍之句了。但吾人学文,不可贵耳贱目,切须自具心眼,即如本篇传颂千载,究竟好在哪里?难道只一个“闹”字便作成了一段故事?倘如此,“红杏尚书”者,为何不径呼他“闹尚书”,岂不更为一矢中的,直截了当?大约古往今来...

— 周汝昌《宋词三百首》

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宋祁和欧阳修合撰的《新唐书》前后历十余载终告完成。宋祁因撰书之功迁左丞,进工部尚书。该词就写在宋祁任尚书期间,是词人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古典诗词里不可多得的描写春光的名篇佳作。时人对作品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倍加赞赏,“红杏尚书”也被传为美谈。 上阕写景寓情,下阕直诉衷情。上阕以词人游船行进的视角为线索,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光画卷。起句一个“渐”暗含春色渐浓之...

— 黄晓鋆《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宋祁和欧阳修合撰的《新唐书》前后历十余载终告完成。宋祁因撰书之功迁左丞,进工部尚书。该词就写在宋祁任尚书期间,是词人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古典诗词里不可多得的描写春光的名篇佳作。时人对作品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倍加赞赏,“红杏尚书”也被传为美谈。 上阕写景寓情,下阕直诉衷情。上阕以词人游船行进的视角为线索,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光画卷。起句一个“渐”暗含春色渐浓之意,...

— (黄晓鋆)《宋词鉴赏辞典》

这首词是词人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古典诗词里不可多得的描写春光的名篇佳作。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宋祁和欧阳修合撰的《新唐书》前后历十余载终告完成。宋祁因撰书之功迁左丞,进工部尚书。该词就写在宋祁任尚书期间。时人对作品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倍加赞赏,“红杏尚书”也被传为美谈。 上阕写景寓情,下阕直诉衷情。上阕以词人游船行进的视角为线索,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光画卷。起句一个“渐”暗含春色渐浓之...

— 黄晓鋈《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