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简介
此作以嗫嚅独语的方式,表达一种惜春恋春的真情挚意。自问自答,一往情深。在问答中,波澜回环地画出春的脚步和形神。上阕欲唤春归来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其“稚”,故艺术地强化了诗意的穿透力。下阕写向黄鹂询问,而黄鹂无语,且因风而逝。又一童话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无答案之谜。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终极烦恼这么一个主题。有情与无情的对立和童趣的想象与联想,是此作美学魅力的源泉;精心地捕捉形象并人情味地加以表现,是此作流传的奥秘。
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注释
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唤取:唤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益鸟。
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鸣。
解:懂得、理解。
因风:顺着风势。
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赏析
对黄庭坚的词,历代毁誉不一。宋代陈师道说:“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二引)晁补之说:“黄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同上)清代陈廷焯更指斥说:“黄九于词,直是门外汉。”(《白雨斋词话》卷一)这些话虽各执一端,但都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黄庭坚现存近两百首词中,品类很杂,高下悬殊,不可一概而论。只是这首《清平乐》,传诵至今,向来获...
— 蔡厚示《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对黄庭坚的词,历代毁誉不一。宋代陈师道说:“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二引)晁补之说:“黄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同上)清代陈廷焯更指斥说:“黄九于词,直是门外汉。”(《白雨斋词话》卷一)这些话虽各执一端,但都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黄庭坚现存近两百首词中,品类很杂,高下悬殊,不可一概而论。只是这首《清平乐》,传诵至今,向来获...
— 蔡厚示《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对黄庭坚的词,历代毁誉不一。宋代陈师道说:“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二引)晁补之说:“黄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同上)清代陈廷焯更指斥说:“黄九于词,直是门外汉。”(《白雨斋词话》卷一)这些话虽各执一端,但都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黄庭坚现存近两百首词中,品类很杂,高下悬殊,不可一概而论。只是这首《清平乐》,传诵至今,向来获...
— 蔡厚示《宋词三百首》
对黄庭坚的词,历代毁誉不一。宋代陈师道说:“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二引)晁补之说:“黄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同上)清代陈廷焯更指斥说:“黄九于词,直是门外汉。”(《白雨斋词话》卷一)这些话虽各执一端,但都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黄庭坚现存近两百首词中,品类很杂,高下悬殊,不可一概而论。只是这首《清平乐》,传诵至今,向来获...
— 蔡厚示《黄庭坚诗文鉴赏辞典》
对黄庭坚的词,历代毁誉不一。宋代陈师道说:“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二引)晁补之说:“黄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同上)清代陈廷焯更指斥说:“黄九于词,直是门外汉。”(《白雨斋词话》卷一)这些话虽各执一端,但都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黄庭坚现存近两百首词中,品类很杂,高下悬殊,不可一概而论。只是这首《清平乐》,传诵至今,向来获...
— 蔡厚示《历代咏春诗鉴赏: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