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 宋 ]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简介

这首愁情词由春愁离愁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省略或者说是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凝聚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上片前三句写初春的离别,并未出现告别的对象而悲泪滂沱,已寓无限隐情。“犹记”两句转为忆旧,“多情”指恋人,“系归舟”指飘泊重逢的激动。“碧野朱桥”是当日系舟处所,又是今日处境。“当日事”唯存记忆,而眼前是“人不见,水空流”。即谓再度离别,再度“归来”时,已无人“系舟”,只见水流了!几个波折,诉尽赴约而不遇的绝望哀情。换头“韶华”句为议论,道破人生真理,此理虽为常理常情,但由词人体味人生后道出则有极哀切的意蕴。这青春不再,年华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终极原因,何况春天又一次完结了哩!此悠悠长恨,当然将词人仕途不遇、理想落空的伤感融注其间了。最后,将愁恨之泪化作春江,极尽夸饰之能事,却仍“流不尽,许多愁”!妙在“流不尽”!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此词结构布局极缜密。下片“飞絮落花”印上片“杨柳弄春柔”;“登楼”印“离忧”;“春江都是泪”印“泪难收”;“韶华不为少年留”总提全词命意,天然浑成,意态兼善,神韵悠长。

译文

西城的杨柳逗留着春天的柔情,使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泪很难收回。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孤独地流着。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何时才到头?飘飞的柳絮,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即使江水都化作泪水,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弄春:谓在春日弄姿。明徐渭《赋得万绿枝头红一点》诗:“名园树树老啼莺,叶底孤花巧弄春。”
离忧:离别的忧思;离人的忧伤。唐杜甫《长沙送李十一》诗:“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多情:指钟情的人。宋张先《南乡子·京口》词:“春水一篙残照阔,遥遥,有个多情立画桥。”
归舟:返航的船。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梦寐伫归舟,释我吝与劳。”
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唐戴叔伦《暮春感怀》诗:“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
飞絮:飘飞的柳絮。北周庾信《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
春江:春天的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赏析

这是一首暮春怀人之作。上片是由杨柳勾起的回忆,下片是抒情中所作的比兴修辞,均自然而具特色。 杨柳在词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首句便是“西城杨柳弄春柔”。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故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试比较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名句。)“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

— 周啸天《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是一首暮春怀人之作。上片是由杨柳勾起的回忆,下片是抒情中所作的比兴修辞,均自然而具特色。 杨柳在词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首句便是“西城杨柳弄春柔”。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故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试比较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名句。)“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

— 周啸天《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调下题作《春别》。多本有附注云:“词人佳句,多是翻案古人语。如淮海此同‘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可谓警句,虽用李密《数隋檄》语,亦自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变化。名家如此类者,不可枚举,亦一法也。”本篇创作时间、题旨均与上篇同,惟上篇主要今昔互衬,本篇则更重在表现此时情怀。

金人元好问评价秦观诗为“女郎诗”(参《论诗绝句三十首》),明人张綖推秦观词为“婉约”之“正宗”(参《诗馀图谱·凡例》),清人冯煦在《宋六十家词选例言》中把秦观和晏几道并称为“古之伤心人也”。纵观《淮海集》(秦观词集名),虽不能将秦观词的风格仅仅标为婉约,但“伤心”之感却时时行诸纸面,其真挚读来常常使人动情。绍圣元年(1094)春,因受其老师苏轼之牵连,“元祐党人”受到打击,秦观遂出为杭州通判。在即...

— 刘晓亮《宋词鉴赏辞典》

金人元好问评价秦观诗为“女郎诗”(《论诗绝句三十首》),明人张綖推秦观词为“婉约”之“正宗”(《诗馀图谱·凡例》),清人冯煦在《宋六十家词选例言》中把秦观和晏几道并称为“古之伤心人也”。纵观《淮海集》,虽不能将秦观词的风格仅仅标为婉约,但“伤心”之感却时时行诸纸面,其真挚读来常常使人动情。绍圣元年(1094)春,因受其老师苏轼之牵连,“元祐党人”受到打击,秦观遂出为杭州通判,在即将离开这个生活了五...

— 刘晓亮《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这是一首暮春怀人之作。上片是由杨柳勾起的回忆,下片是抒情中所作的比兴修辞,均自然而具特色。 杨柳在词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首句便是“西城杨柳弄春柔”。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故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试比较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名句。)“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

— 周啸天《秦观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