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
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
简介
全词通过写花街柳巷的景象,嘲讽公子哥儿的放浪生活。上片写花街柳巷之景,艳冶富丽;下片写寻花问柳之人,招摇过市,目中无人。全词写景婉雅,摹态传神。词人之讽刺藏而不露,锋芒内敛。
译文
赤阑桥同芳香的繁华街市笔直连接,笼罩街市的细柳娇弱无力。金碧辉煌的楼阁直上青空,花映晴日,隔着帘帷透过红影。
黄衫贵少骑着飞奔的白马,日日寻花问柳,系马在青楼下。两眼醉朦胧,在闹市上横冲直撞旁若无人,正午风吹花香,散入马蹄扬起的暗尘。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为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赤阑桥:又称赤栏桥,赤红栏杆的桥,在安徽合肥城南。
香街:指各种香气混杂的繁华街市。
笼街:指柳荫。
金碧:指金碧辉煌的楼阁。
黄衫:贵族的华贵服装。黄衫客。唐代蒋防《霍小玉传》谓有豪土身穿轻黄衫,骑骏马,将李益带至霍小玉处。这里指豪侠之土。
青楼:指妓院。
午香:中午时分散发的花香以殛脂粉香混合在起。
赏析
陈克的词,评论家们或认为“格韵绝高”(周济);或认为“婉雅闲丽”(陈廷焯)。这种风格特征,从这首《菩萨蛮》中是可以看出来的。 词的开头展开一幅繁华绮丽的画景:朱红栏杆的桥梁横跨水面,桥的尽头是一条笔直的长街。街的两旁,嫩柳繁茂,柔条披拂,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摆着。从取景的角度说,这像是一个人俯瞰或是由桥的这一端放眼过去之所见。桥曰“赤栏”,暗示桥的华美;街曰“香”,更耐人寻味;而且它是笔直的,暗示街道...
— 艾治平《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陈克的词,评论家们或认为“格韵绝高”(周济);或认为“婉雅闲丽”(陈廷焯)。这种风格特征,从这首《菩萨蛮》中是可以看出来的。 词的开头展开一幅繁华绮丽的画景:朱红栏干的桥梁横跨水面,桥的尽头是一条笔直的长街。街的两旁,嫩柳繁茂,柔条披拂,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摆着。从取景的角度说,这像是一个人俯瞰或是由桥的这一端放眼过去之所见。桥曰“赤栏”,暗示桥的华美;街曰“香”,更耐人寻味;而且它是笔直的,暗示街道...
— 艾治平《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作为北宋末南宋初的词人,陈克面临着一个极其特殊的境遇,那就是北宋王朝的覆灭和南宋的重建。在这样一个处境中的陈克的词作,无疑就具有了双重维度——“词为艳科”的文体特征和“士大夫词”的人格抱负。艳科,让人性的柔软得到安顿;士大夫的身份角色,让一种属于社会和政治的理想不甘沉落。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也构成了宋词三百年间的内在矛盾与张力。 这首题为《菩萨蛮》的词作,某种程度上就写出了这种“词为艳科”和“士大...
— 何光顺《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作为北宋末南宋初的词人,陈克面临着一个极其特殊的境遇,那就是北宋王朝的覆灭和南宋的重建。在这样一个处境中的陈克的词作,无疑就具有了双重维度——“词为艳科”的文体特征和“士大夫词”的人格抱负。艳科,让人性的柔软得到安顿;士大夫的身份角色,让一种属于社会和政治的理想不甘沉落。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也构成了宋词三百年间的内在矛盾与张力。 这首题为《菩萨蛮》的词作,某种程度上就写出了这种“词为艳科”和“士大...
— 何光顺《宋词鉴赏辞典》
作为北宋末南宋初的词人,陈克面临着一个极其特殊的境遇,那就是北宋王朝的覆灭和南宋的重建。在这样一个处境中的陈克的词作,无疑就具有了双重维度——“词为艳科”的文体特征和“士大夫词”的人格抱负。艳科,让人性的柔软得到安顿;士大夫的身份角色,让一种属于社会和政治的理想不甘沉落。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也构成了宋词三百年间的内在矛盾与张力。 这首题为《菩萨蛮》的词作,某种程度上就写出了这种“词为艳科”和“士大夫...
— 何光顺《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