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犯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翠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简介
此词大约作于哲宗元祐七年(1092)冬春离荆州调任溧水县令之际。客居孤寂,惟有梅花作伴,如今离她而去,依依不舍,而自己宦海沉落,漂泊无定。于是移情于梅,抒发落寞情怀。上片写今年告别梅花,回忆去年赏梅情景。下片写今年赏梅并预想明年情景。此词对梅花作了多角度的写照,同时把自我的身世之感融入对外界景物的描写之中。
译文
低低的粉墙上,梅花在枝头风采照人,同往年一样。花面上的露水痕迹还在,透明晶莹,如同一位洗净铅华的美人,天生丽质美丽天然。去年梅花开放时,我也是一个人独自观赏。我也曾经在酒宴之上,愉快地把玉盘中的青梅品尝。更令人叹息的是,雪中那高高的梅花树上,如同盖上一层雪白的棉被,被里仿佛是一位美人,体内透出一缕怡人的馨香。
今年赏花太匆忙,如同心中有太多的忧伤。我看梅花开得憔悴,我也是这样,依依惜别,满腹愁肠。我对着梅花怅望叹息,眼看着一片片花瓣,四处飘落。不久就到了青梅再来下酒的时候,那时我又出发了,在浩如烟海的江面上与风浪为伍。我只愿意自己化作一枝梅花,每日当夕阳西下时,静静的安然立在水边。
注释
花犯:词牌名,为周邦彦自度曲。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句,六仄韵;后段九句,四仄韵。
粉墙:涂刷成白色的墙。
照眼:耀眼,醒目。形容物体明亮或光度强。
铅华:古代妇女用的黛粉等化妆品。
佳丽:俊美;秀丽。此指美女。
冰盘:指如水一般洁净的白瓷盘。一说指满月,也可解得通。燕:通“宴”。燕喜,节日的宴会。这句用韩愈《李花二首》“冰盘夏荐碧实脆”诗意,指喜得梅子以进酒。
可惜:可爱。惜:爱惜,怜惜。
香篝(gōu):即熏香之笼。此句喻雪覆盖梅树,像白被放在熏笼上一样。
依依:轻柔披拂貌。形容思慕怀念的心情。愁悴(cuì):忧伤憔悴。
旋看飞坠:屡屡看梅花飘飞坠在青苔上面。
相将(jiāng):行将。脆丸:梅子。荐酒:佐酒。
潇洒:凄清之意。
黄昏斜照水:用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意。
赏析
周邦彦的这首词,跨越和打通了三重时间,在今日、昔日、来日间往复盘旋。词思跳动变换,时此时彼;词笔则圆美流转,浑化无迹。 词的上片,由呈现在眼前的梅花回溯去年赏梅的情景。起调“粉墙低,梅花照眼”两句,总领全篇,以下对昔日的回忆、对来日的想象,都由此景生发,正如陈洵所说,这七个字“已将三年情事一齐摄起”(冯平《宋词绪》引陈洵《海绡说词》未刊稿)。次句中的“照眼”二字,出自梁武帝《子夜四时歌·春歌四首》...
— 陈邦炎《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周邦彦的这首词,跨越和打通了三重时间,在今日、昔日、来日间往复盘旋。词思跳动变换,时此时彼;词笔则圆美流转,浑化无迹。 词的上片,由呈现在眼前的梅花回溯去年赏梅的情景。起调“粉墙低,梅花照眼”两句,总领全篇,以下对昔日的回忆、对来日的想象,都由此景生发,正如陈洵所说,这七个字“已将三年情事一齐摄起”(冯平《宋词绪》引陈洵《海绡说词》未刊稿)。次句中的“照眼”二字,出自梁武帝《子夜四时歌·春歌四首》...
— 陈邦炎《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词,不过非专咏梅花,其意更在于“寄身世之感”(陈廷焯《云韶集》)。周邦彦任溧水知县期间,作了相当数量的咏物词,其中也包含不少咏梅词,如《玉烛新》(梅花)、《三部乐》(梅雪)等,这首《花犯》应该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词上片首先描写梅花的外形。馆舍白墙低矮,梅花伸出墙头,惹人注目。花瓣上还点缀着露珠,疑心是美人洗尽铅华,更显丽质天成。中间穿插一句“依然旧风味”,体现了词人的思绪变化:眼...
— 冯丽霞《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词,不过非专咏梅花,其意更在于“寄身世之感”(陈廷焯《云韶集》)。周邦彦任溧水知县期间,作了相当数量的咏物词,其中也包含不少咏梅词,如《玉烛新》(梅花)、《三部乐》(梅雪)等,这首《花犯》应该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词上片首先描写梅花的外形。馆舍白墙低矮,梅花伸出墙头,惹人注目。花瓣上还点缀着露珠,疑心是美人洗尽铅华,更显丽质天成。中间穿插一句“依然旧风味”,体现了词人的思绪变化:...
— 冯丽霞《宋词鉴赏辞典》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词,不过非专咏梅花,其意更在于“寄身世之感”(陈廷焯《云韶集》)。周邦彦任溧水知县期间,作了相当数量的咏物词,其中也包含不少咏梅词,如《玉烛新梅花》《三部乐梅雪》等,这首《花犯》应该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词上片首先描写梅花的外形。馆舍白墙低矮,梅花伸出墙头,惹人注目。花瓣上还点缀着露珠,疑心是美人洗尽铅华,更显丽质天成。中间穿插一句“依然旧风味”,体现了词人的思绪变化:眼前的梅花,...
— 冯丽霞《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周邦彦的这首词,跨越和打通了三重时间,在今日、昔日、来日间往复盘旋。词思跳动变换,时此时彼;词笔则圆美流转,浑化无迹。 词的上片,由呈现在眼前的梅花回溯去年赏梅的情景。起调“粉墙低,梅花照眼”两句,总领全篇,以下对昔日的回忆、对来日的想象,都由此景生发,正如陈洵所说,这七个字“已将三年情事一齐摄起”(冯平《宋词绪》引陈洵《海绡说词》未刊稿)。次句中的“照眼”二字,出自梁武帝《子夜四时歌·春歌四首》...
— 陈邦炎《周邦彦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