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 丁未冬过吴松作

[ 宋 ] 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简介

本篇为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自浙江湖州前往苏州访问范成大,途经吴淞所作。吴淞江边,太湖之滨,一路明山秀水,自然引起词人的几多感慨。起句写北国的鸿雁毫无心机,从太湖西畔飞去,随着浮云而去,时序已入深秋。次写山峦气象,几座寂静的山峰清冷、凄苦,仿佛在商量着黄昏时骤雨飞瀑,天气阴沉不开,似愁客情怀,再即景怀古,无限惆怅。下阕写道唐朝陆龟蒙曾隐居在甘泉桥边,词人也打算追随他在甘泉桥边住。“共天随住”只是欲共未共,欲住难住的“拟”而已,一字之中深寄了多少现实的凝重感。末尾以近景残柳垂条参差随风舞收煞,含古今沧桑之感。

译文

北方的鸿雁悠然自在,从太湖西畔随着白云飘浮。远处的几座孤峰呈现出一派萧瑟愁苦的样子,似乎在酝酿黄昏时的一场大风雨。
我真想在第四桥边,跟天随子一起隐居。可如今像他这样的人在何处?我独倚栏杆缅怀千古,只见残柳参差不齐地在寒风中飞舞。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四十一字,前阕三仄韵,后阕四仄韵。《清真集》入“仙吕调”,元北曲同,但平仄句式略异,今京剧中犹常用之。
丁未:即南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
吴松:一作“吴淞”,即今吴江市,属江苏省。
燕(yān)雁:指北方幽燕一带的鸿雁。燕,北地也。
无心:即无机心,犹言纯任天然。
燕雁无心:羡慕飞鸟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太湖:江苏南境的大湖泊。
商略:商量,酝酿,准备。
第四桥:即“吴江城外之甘泉桥”(郑文焯《绝妙好词校录》),“以泉品居第四”故名(乾隆《苏州府志》)。
天随:晚唐文学家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何许:何处,何时。
参差:不齐貌。

赏析

不读《点绛唇》“燕雁无心”一词,不足以知白石词堂庑之大、气象之大。此一尺幅短章之意境,包容了自然、人生、历史与时代,亦体现出词人之整个心灵。此词之意境,呈为一宇宙。 南宋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之冬,白石往返于湖州苏州之间,经过吴松(今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时,乃作此词。为何过吴松而作此词?此中自有一番缘故也。白石平生最心仪于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龟蒙生前隐居之地,正是吴松。词序吴松作三字,寓意至深。...

— 邓小军《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不读《点绛唇》“燕雁无心”一词,不足以知白石词堂庑之大、气象之大。此一尺幅短章之意境,包容了自然、人生、历史与时代,亦体现出词人之整个心灵。此词之意境,呈为一宇宙。 南宋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之冬,白石往返于湖州苏州之间,经过吴松(今江苏吴江县)时,乃作此词。为何过吴松而作此词?此中自有一番缘故也。白石平生最心仪于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龟蒙生前隐居之地,正是吴松。词序吴松作三字,寓意至深。 上片...

— 邓小军《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不读《点绛唇》“燕雁无心”一词,不足以知白石词堂庑之大、气象之大。此一尺幅短章之意境,包容了自然、人生、历史与时代,亦体现出词人之整个心灵。此词之意境,呈为一宇宙。 南宋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之冬,白石往返于湖州、苏州之间,经过吴松(今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时,乃作此词。为何过吴松而作此词?此中自有一番缘故也。白石平生最心仪于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龟蒙生前隐居之地,正是吴松。词序吴松作三字,寓意至...

— 邓小军《宋词三百首》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丁未冬天,姜夔因故往返于湖州与苏州两地,经过吴松时,乃作此词。姜夔非常推崇晚唐时期的隐逸诗人陆龟蒙,而陆龟蒙生前正是隐居于吴松。 词的上片,词人姜夔俯仰天地之境。时值冬天,正是大雁南飞的时节。词人看到,北来的鸿雁在太湖西畔随云而飞。空中之孤雁,暗喻词人漂泊无定的人生。“太湖西畔随云去”,境界自然浑厚,人生虽然漂泊,但词人之心,就和大雁南飞北归的自然规律一样,纯任天然。湖上...

— 陈庆之《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丁未冬天,姜夔因故往返于湖州与苏州两地,经过吴松时,乃作此词。姜夔非常推崇晚唐时期的隐逸诗人陆龟蒙,而陆龟蒙生前正是隐居于吴松。 词的上片,词人姜夔俯仰天地之境。时值冬天,正是大雁南飞的时节。词人看到,北来的鸿雁在太湖西畔随云而飞。空中之孤雁,暗喻词人漂泊无定的人生。“太湖西畔随云去”,境界自然浑厚,人生虽然漂泊,但词人之心,就和大雁南飞北归的自然规律一样,纯任天然。湖...

— 陈庆之《宋词鉴赏辞典》

这首词写于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丁未冬天,姜夔因故往返于湖州与苏州两地,经过吴松时,乃作此词。姜夔非常推崇晚唐时期的隐逸诗人陆龟蒙,而陆龟蒙生前正是隐居于吴松。 词的上片,词人姜夔俯仰天地之境。时值冬天,正是大雁南飞的时节。词人看到,北来的鸿雁在太湖西畔随云而飞。空中之孤雁,暗喻词人漂泊无定的人生。“太湖西畔随云去”,境界自然浑厚,人生虽然漂泊,但词人之心,就和大雁南飞北归的自然规律一样,纯任...

— 陈庆之《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不读《点绛唇》“燕雁无心”一词,不足以知白石词堂庑之大、气象之大。此一尺幅短章之意境,包容了自然、人生、历史与时代,亦体现出词人之整个心灵。此词之意境,呈为一宇宙。 南宋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之冬,白石往返于湖州苏州之间,经过吴松(今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时,乃作此词。为何过吴松而作此词?此中自有一番缘故也。白石平生最心仪于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龟蒙生前隐居之地,正是吴松。词序吴松作三字,寓意至深...

— 邓小军《姜夔诗词鉴赏辞典》